从“性情论”到“心性论”
——论早期儒家人性论思想的范式转变
来源:《人文杂志》

何益鑫在《人文杂志》2025年第9期撰文提出:性情论是七十子后学时期儒家人性论思想的基本范式。它的基本逻辑是天命性情之一贯,它的核心是性、情之内容及性情发生活动的阐发,它的宗旨是为了证成礼乐教化的可能性与途径。性情论中的“情”概念,主要指“喜怒哀悲(或乐)”与“好恶”。与之相对的“心”概念,则有广、狭两义。狭义的心,与性、情相对;广义的心,则是包含性、情活动在内的结构性的功能。性情论基于对性情内容的客观了解,必然主张人性“有善有恶”,突出教化的重要性。孟子的心性论突破了性情论的思想理路。在孟子,“心”的概念取代了性、情,成为人性论的首出概念。孟子的“四心”不同于“六情”“七情”等基本情感,它们或者是某方面的具体情感(恻隐之心与羞恶之心),或者是一个包含意识、认知与判断等在内的心理结构(辞让之心、恭敬之心与是非之心)。孟子不再就“情”作发生学的总体性考察,而是在当下人心活动的现实之中,主动拣别、确认里面所包含的具有普遍性的善心。进而,通过“性命之辨”的环节,把经验事实的问题转化为人性的自我认取问题,从而实现了从“性有善论”到“性善论”的思想跨越。要之,从七十子后学时期的性情论到孟子的心性论,意味着早期儒家人性论思想范式的深刻转变。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