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阅读文献“方法”部分
来源:“李导的科研圈”

“读文献方法部分像看‘天书’,公式、模型一堆,根本看不懂作者是怎么设计研究的”“明明想借鉴别人的研究方法,结果读完还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用”。

所以李老师今天专门整理了「研究生文献方法部分高效阅读指南」—— 其实方法部分不是 “劝退区”,而是文献的 “实操手册”,掌握 3 个核心步骤 + 2 个避坑技巧,10 分钟就能搞懂研究设计逻辑、学到可复用的方法,帮你少走研究设计的弯路,建议收藏慢慢练!

一、先搞懂:为什么方法部分是 “宝藏内容”?

很多人觉得 “方法部分全是技术细节,看不懂就跳过”,但对研究生来说,方法部分可是做研究的 “关键参考”:

1.学研究设计

方法部分会详细说明 “作者怎么选样本、怎么收集数据、怎么分析数据”,相当于给你一份 “研究设计模板”,不管是写开题还是做实证,都能直接借鉴;

2.判研究可信度

通过方法部分能判断 “研究是否科学”—— 比如样本量够不够、数据来源是否可靠、分析方法是否适配,避免引用 “有漏洞” 的研究结论;

3.避研究陷阱

很多方法部分会提到 “研究局限性”,比如 “样本仅覆盖东部地区,结果可能不适用中西部”,提前知道这些,能帮你在自己的研究中避开同类问题。

尤其是做实证研究的同学,把方法部分读透,比盲目看 10 篇综述还管用。

二、3 步读懂方法部分:从 “看不懂” 到 “能复用”

不管是定量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还是定性研究(深度访谈、案例分析),方法部分的结构都有 “固定逻辑”,跟着这 3 步走,保准能快速抓重点:

第一步:先找 “研究设计框架”—— 作者是怎么规划研究的?

方法部分开头通常会明确 “研究类型” 和 “整体设计思路”,核心是帮你搞懂 “作者的研究逻辑是什么”:

1.研究类型

比如 “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结合定量问卷调查(n=800)与定性深度访谈(n=20)”“基于 XX 理论框架,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 3 家企业进行分析”;

2.设计思路

一般会用 “技术路线图” 或文字说明 “研究步骤”,比如 “首先通过文献梳理确定变量维度,其次设计问卷并发放,最后用 SPSS 和 AMOS 进行数据检验与模型验证”。

3.重点记

用一句话总结 “作者用了什么研究类型?整体步骤是怎样的?” 如果这个 “设计思路” 和你的研究方向匹配(比如你也做混合研究),就重点往下读;如果不匹配,简单了解即可。第二步:再拆 “核心操作细节”—— 作者是怎么落地研究的?

这是方法部分的 “干货核心”,需要分模块拆解,不同研究类型重点不同:

1.定量研究重点看 3 点

① 样本选择:“样本来源(XX 省高校教师)、样本量(n=1200)、抽样方法(分层随机抽样)”—— 判断样本是否有代表性,自己选样本时可参考;

② 数据收集:“问卷发放方式(线上 + 线下)、回收率(85%)、有效率(82%)”—— 了解数据收集的实操细节,比如怎么提高回收率;

③ 分析方法:“用 SPSS 26.0 做信效度检验,用 AMOS 24.0 做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记清 “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比如信效度检验对应 SPSS,模型验证对应 AMOS。

2.定性研究重点看 2 点

① 案例 / 访谈对象选择:“选取 3 家不同规模的乡村学校,访谈对象涵盖校长(3 人)、教师(15 人)、家长(10 人)”—— 学习 “如何选取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

② 资料分析:“用 Nvivo 12.0 做编码分析,分开放编码、主轴编码、选择编码三步”—— 掌握定性分析的工具和流程,比如编码的具体步骤。

3.重点记

把 “和你研究相关的操作细节” 记在笔记本上,比如你要做问卷,就重点记 “样本量确定、问卷回收率”;你要做访谈,就重点记 “访谈对象选择、资料编码方法”。

第三步:最后看 “信效度 / 伦理考量”—— 作者是怎么保证研究质量的?

这部分能帮你判断 “研究是否可靠”,也能学到底层的 “质量控制方法”:

1.信效度控制

比如 “通过预调研(n=100)修正问卷题项,最终问卷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2,组合信度(CR)均> 0.8,平均方差提取值(AVE)均 > 0.5,说明信效度良好”—— 记清信效度的判断标准(比如 α>0.7 为信度良好),自己做研究时可对标;

2.伦理考量

比如 “访谈前向对象说明研究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承诺匿名处理数据”—— 了解研究伦理的实操细节,避免踩伦理红线。

3.重点记

把 “质量控制方法” 和 “判断标准” 记下来,比如 “Cronbach's α>0.7”“CR>0.8”,后续自己做研究时直接用这些标准验证。

小技巧:读方法部分时可以用 “表格整理法”,把核心信息填进去,后续回顾或借鉴时一目了然:

三、2 个进阶技巧:让方法部分阅读效率翻倍

技巧 1:用 “问题导向法” 锁定重点,避免 “逐字啃”

读之前先问自己 3 个问题,带着问题找答案,比盲目读快 5 倍:

1.我现在的研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比如 “怎么确定问卷样本量”)

2.这篇文献的方法部分能不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3.我需要从里面学什么具体操作?(比如 “样本量计算方法”“问卷发放渠道”)

比如你想知道 “怎么提高问卷有效率”,就直接在方法部分找 “数据收集” 相关内容,重点看 “作者是怎么控制有效率的”,其他不相关的内容(比如模型分析)可以跳过。

技巧 2:遇到 “看不懂的技术细节”,别死磕!

很多人看到公式、模型就慌,其实不用死磕:

1.先判断 “是否和你相关”

如果这个细节和你的研究无关(比如你做问卷,却遇到 “面板数据分析”),直接跳过,不用浪费时间;

2.如果相关,用 “工具 + 关键词” 搜教程

比如看不懂 “结构方程模型”,就搜 “AMOS 结构方程模型 入门教程”;看不懂 “Nvivo 编码”,就搜 “Nvivo 12 编码步骤 实操”—— 视频教程比硬啃文字好懂 10 倍;

3.记 “结论” 而非 “推导过程”

比如不用搞懂 “Cronbach's α 系数的计算公式”,但要记住 “α>0.7 说明信度良好” 这个结论,后续能用就行。

四、新手避坑:读方法部分最容易犯的 3 个错

1.别 “只看文字不看工具”

很多人忽略作者用的软件(比如 SPSS、Nvivo),其实 “工具 + 方法” 才是核心 —— 比如 “SPSS 做信效度”“Nvivo 做编码”,记清工具,后续自己操作时才能精准上手;

2.别 “忽略样本 / 对象选择的逻辑”

比如只记 “样本量 n=1200”,却不记 “为什么选 1200”(比如根据 “样本量计算公式,结合 5% 的误差率得出”)—— 其实 “样本量确定逻辑” 比数字本身更重要,自己选样本时需要借鉴;

3.别 “读完不对比自己的研究”

比如读完别人的问卷分析方法,却不思考 “我自己的问卷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 读方法部分的核心是 “为我所用”,读完一定要对照自己的研究,想想 “哪些能复用,哪些需要调整”。

五、互动时间:你读方法部分时遇到过哪些问题?

有没有觉得 “定量研究的分析方法太复杂,根本记不住”?或者 “定性研究的编码步骤太抽象,不知道怎么落地”?

可以在评论区说说你的困扰,我会挑高频问题,下次专门出一期 “文献方法部分看不懂?这些工具教程帮你搞定!”;也欢迎已经掌握技巧的星友分享你的经验,比如 “你是怎么快速记住研究方法的”,一起帮新手少走弯路~

(注:文章来源于“李导的科研圈”)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