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翌皓在《西部学刊》2025年第15期撰文指出:聚焦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效果的影响机制,基于大五人格模型构建多维分析框架。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对苏南地区7所高校的1 21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分层抽样,发现不同性格特质的辅导员在谈话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倾性影响沟通主动性,宜人性决定建议接受度,责任感保障后续跟进,情绪性关乎谈话稳定性,开放性促进思维拓展。差异性分析揭示在学生性别、年级和专业方面也存在显著的群体偏好差异。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双重改进路径:一是辅导员个体层面实施性格适配策略,通过自我认知评估,重点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和开放性思维水平;二是高校管理层面建立人格—岗位匹配机制,构建包含沟通技巧培训、正念减压工作坊、效果反馈系统等在内的支持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