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帅,科研写作研究所编辑教研一室学术编辑)
在实证研究中,描述研究对象是揭示群体特征与行为模式的重要手段。通过描述研究对象,作者可以构建出多种形象类型,以使自己更全面地理解研究对象。然而,很多作者并不清楚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描述研究对象,进而引起编辑对研究对象样本代表性的质疑。学者阿巴斯·塔沙克里与查尔斯·特德莱在《混合方法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结合》一书中,详细介绍研究对象的五种描述方法,包括情态式形描、平均式形描、整体式形描、比较式形描和规范式形描,并探讨在描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帮助作者更准确地展开研究和分析搜集的数据。
01
这是根据群体中最常见的属性,对某个群体(如妇女群体)所进行的详细的叙述性描绘。例如,如果大多数的个体都是50岁,那么这个组群就可以被视为中年人。又比如在对某城市上班族群体进行情态式形描时,研究发现大多数上班族每天通勤时间在1-2小时之间,且多数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那么就可以描绘这个群体为“每天花费1-2小时通勤时间,主要依赖公共交通的上班族群体”。这种描绘方式能够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到该群体在通勤方面的典型特征。
这是根据个体、情境的多种属性的平均状态(如平均值)进行叙述性的形描。这种形描是在这些平均属性的基础上,对组群进行详细的叙述性描绘。例如,在教育研究中,若要描述某所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平均成绩、平均课堂参与度、平均课外阅读时间等多个属性,通过平均式形描构建出一个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群体形象。这种描绘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呈现群体在多个方面的平均水平,有助于发现群体在不同维度上的整体表现和潜在问题。
这种叙述性形描是由调查者对被调查单位的整体印象构成。与平均式形描不同,这种整体印象所依据的特定信息也需是无法明确表达或直接获得的。例如,在对一个艺术展览进行研究时,研究者可能无法用具体的数值来衡量展览的艺术价值,但可以通过整体式形描来传达展览给观众带来的整体感受,如“这个艺术展览给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感觉,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世界”。
这种类型的叙述性形描是对比一个分析单位与另一个分析单位,进而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而得到的。例如,Fals-Stewart等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从102对寻求救治婚姻的夫妻中,发现了5种不同的夫妻类型。这些类型的差异是根据一项临床/个性测试——“明尼苏达多阶段个性目录(MMPI)”的得分比较而形成的。研究者进行了定量分析(整群分析),确认那些彼此相似且与其他夫妻组群不同的夫妻。由此获得的5个夫妻组群被标名为冲突型夫妻、消沉型夫妻、不满型夫妻、烦躁型夫妻以及家庭和睦型夫妻。在另一个复制的样本研究中,研究者也发现了这5种夫妻类型。通过对这些夫妻组群的辨识,研究者对每个组群的夫妻构建了一个叙述性形象。
这种类型的形描与比较式形描相类似,但其中所进行的比较却遵循另外一种标准。这种“标准”可以是标准化的样本,也可以是一个特定的总体。这种类型的形描在临床和个性心理学、精神病学以及其他相近的学科中得到了非常普遍的应用。根据研究对象在诊断测试或个性测试中所得到的分数,研究者可以建构出总体性的影响和叙述性描绘。这些印象式的基础是将个体所得的分数与规范性组群的分数所进行的比较研究。规范性形描研究的案例可参见Wetzler等学者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对消极的病人进行了一系列临床/个性问卷测试。每名病人都根据他们的测试得分与测试规范分数的对比,而确定了相应的“代码类型”。随后,研究者对每一种类型又建立了叙述性形描。
尽管上述五种形描清晰易懂,可以提供特定分析单位的“典型形象”,但仍应当慎用。因为即便形描建立在较多的变量之上,仍可能过于简化群体的形象。其次,绝大多数形描都假设组群具有同质性,因此会着力收集情态式、平均式的回答或信息。最后,在形描的构建过程中,调查者的主观分析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结论。整体式形描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在这种类型的形描中,调查者的印象构成了描述的基调。倘若形描是从总体上对许多具体定量信息所进行的定性化总结,并且在运用过程中结合了其他的定性和定量信息,那么这种偏见的风险就可以减少。
(注:文章来源于“科研写作研究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