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写:一种笨而有效的材料积累方法
来源:“新传学术写作”

论文的材料准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点类似于厨师的备菜,越是准备充分,写作的过程就越顺畅。那么,你的材料是如何「收为己有」的?在写作之前会不断翻看、不断揣摩吗?

对一篇选题已经确定的学术论文来说,需要积累的材料主要包括核心文献、围绕议题所展开的宽泛叙述、史料或经验材料三种类型。积累材料的方式因人而异,可以是电子文档,可以是传统的抄写,也可以二者结合。相对而言,笔者仍然信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因此推荐抄写这种笨功夫。虽然前期有些耗时费力,但是抄写材料有三个优点;一是记录在纸上的材料可以随时翻看,阅读物质性的文字和电子文档终归还是有些不同;二是抄写并不是一个机械的复制活动,抄写过程中蕴涵着思考,往往在抄到一定程度时,文章大致的框架就已浮现,所抄的每则材料用在何处甚至已有了安排;三是抄写的印象更深刻,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随时取用,反而节约时间。

对核心文献的占有需要做到细致、全面和扎实。一篇文章的核心文献可能由五到六本书或者十多篇文章构成。这些材料是文章倚靠的大树,可以在合法性论证、文献综述中作为主要线索,在理论对话中作为主要对象。因此,核心文献在文章中可能多次出现,对它的使用要有统筹性的安排。

在核心文献之外,论文写作还会涉及到很多宽泛的文献。它们可能会在文献综述中占据一些空间,作为核心文献的补充;更可能零零散散地分布于经验分析的部分,因为这部分的写作常常出现文献不足的情况,导致文章的学术感骤降。总体来说,我们占有的宽泛性文献要远远超过所使用的,这些非核心的文献是文章的加分项,不仅让文章的语言更具学术感,也能体现出研究者的阅读视野。

第三种材料可能是史料或经验材料。譬如,新闻史研究者常常涉及到报刊史料的抄写,有时候是在图书馆抄昔日的旧报纸,有时候是通过电子数据库查找PDF文件,甚至有时还要抄微缩胶卷,时间就在抄写活动中流逝了。但是,在心理层面,抄写拥有抵抗时间的力量。以笔者为例,印象最深刻的是写《伟大的情感:近代报刊的“祖国”话语与意义争夺(1902-1927)》[1]这篇文章,使用了较难寻找到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全文检索数据库(1830-1930)”。当时笔者在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只有大学山顶的新亚图书馆四层有两台电脑可以使用,笔者在那里度过了异常充实的三天。随着抄写的展开,关于“祖国”这个概念意义的时间节点也就逐渐清晰了,因此抄写完成后,文章的大致框架就已形成。由此可见,有时候,慢即是快。与历史研究的路径不同,做社会科学研究时,往往需要积累访谈材料、田野笔记、新闻报道、文本数据等。当研究者使用的是大数据时,抄写可能就不那么奏效了,但是,还有很多需要小数据的情况,抄写仍然是适用的,也是有效率的。再以《作为媒介的自然:居家隔离中的人、植物与城市》[2]为例,这篇文章的经验材料是“窗外摄影”和“隔离日记”,均从社交媒体搜索而来,异常散乱,感觉无法下手,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抄写、整理和排序,材料的秩序才慢慢地呈现出来。所以,抄写活动也是对变动不居的互联网材料的一种平衡。

图:笔者最近抄写的史料,写作时

要不断翻看、比对

当然,抄写是一种笨功夫,究竟是用何种形式积累材料,还是要根据研究者的习惯而定。无论是老一辈学者的做卡片,还是笔者推崇的抄写,又或是青年人习惯使用的电子文档,都只是一种形式。它们其实有一个共同的期待:在积累材料时,同步进行的是对文章排兵布阵的思考;同时,能够在写作前、写作中和写作后反复翻看材料,常用常新,这是自我成长的重要方式。

[1]卞冬磊:《伟大的情感:近代报刊的“祖国”话语与意义争夺(1902-1927)》,《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年第2期。

[2]卞冬磊:《作为媒介的自然:居家隔离中的人、植物与城市》,《传播与社会学刊》,2024年第67期。

(注:文章来源于“新传学术写作”公众号)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