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江淮、冉征、陈喆在《经济研究》2025年第4期撰文认为:产业的技术密度增长重塑了研发的地理格局,催生地区间技术互补的创新发展模式。文章构建地区资源有限条件下的两地区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本地企业与邻地企业形成竞争或互补关系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揭示了地区间技术互补下的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即各地区在技术互补中扩展高技术部门的技术频谱,形成生产规模优势,同时提高每项技术进一步创新的预期利润,促进企业进行更多的研发投入,进而提升地区经济增长率。基于中国2000—2018年城市发明专利数据测算得到城市间的技术互补指数,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地区间技术互补对于地区人均GDP及其增长率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与创新水平更高的地区形成技术互补,更有助于本地经济增长;本地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越高,地区间技术互补的经济效应越强。提出了以技术互补为纽带、地区协同创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政策含义是,基于中国超大规模人才优势,建设更多的创新型中心城市,促进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消除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区间差异,营造联动共享的创新环境,最终形成更广泛的地区间技术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