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研究写论文,免不了需要选择符合研究需求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扎根理论、文本分析、话语分析和主题分析的区别,有不少小伙伴都表示存在疑惑。今天,我们就用一个简单的对比表格,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异同吧。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上五种研究方法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研究方法性质和文本分析逻辑上的差异。
从研究类型上看,内容分析法属于定量研究方法,借由数理统计对文本内容进行量化的分析与描述,其产出结果通常为数据及其说明,走定量统计路线;扎根理论和话语分析属于定性研究,核心走文哲史的思辨路线;而文本分析和主题分析则可根据研究设计,灵活采用定性或定量的研究取向。
在分析逻辑上,内容分析法通常采用演绎法,即先建立分析框架再对文本进行编码量化,需要严谨的编码员间之信度测试过程。而扎根理论、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等定性研究采用归纳法,根据文本内容而定分析理论,编码和分析过程主要依据研究者自身的经验及研究水平。编码前没有预设的编码类目/分析框架,不涉及编码员间之信度测试。主题分析最为灵活,可依据研究目的是探索新问题还是检验现有理论,相应地采用归纳法、演绎法或两者结合的方式。
具体来说,这几种分析方法的研究目的各有侧重:
内容分析法的核心是量化描述文本内容的客观特征或验证理论假设,重在“用数据说话”。
扎根理论旨在从经验资料中建构理论,强调将数据转化为结论。
文本分析与话语分析旨在运用符号学、结构主义和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深入解读文本的“结构与意义”,但话语分析更关注语言使用背后的社会文化语境与权力关系。
主题分析的核心目标是识别、分析和报告数据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模式,以此理解背后的深层含义。
此外,这些方法在理论渊源和操作流程上也有区别。
在定性研究中,文本分析的理论资源来自阐释学和人文主义,存在几种不同的研究取向,比如滥觞于英美文学批评的 “新批评” 法、以罗兰・巴特为代表的符号学分析法、着重于故事分析与叙述视角分析的叙述学分析法、兼顾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文本解构的互文、对话理论分析法、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本社会学研究方法和英国文化研究等;话语分析则源于语言学和语义学,且相对宏观,不仅重视文本还兼顾文本所处的社会环境给其带来的影响;主题分析的理论资源更灵活,可借鉴文本分析、话语分析的思路,核心聚焦 “主题” 本身,分析相对聚焦,既可为微观的文本主题解读,也可结合社会语境分析主题的现实意义。
在操作流程上,内容分析法强调流程标准化,要求系统化、客观性、可量化,有信效度要求。内容分析法可以由团队完成,灵活配备研究员、督导和编码员等角色,角色之间也可能会有重叠和兼容的情况,比如研究员也充当编码督导,管理编码员工作。扎根理论、文本分析、话语分析和主题分析以研究员自行分析为主,其中主题分析虽可加入多位编码员进行操作,但最终均以研究者主导。
在明确了研究方法后,选择一款合适的分析工具至关重要。DiVoMiner®是一个融合定量、计算与智能分析的在线数据平台,专注于内容分析、文本挖掘及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分析,能够良好兼容多种研究设计。该平台以内容分析法为核心,支持编码(人工/AI)与统计分析,同时也能为主题分析、系统综述等研究方法提供流程执行便利。此外,DiVoMiner®还集成多种文本分析模型,如LDA主题聚类、语义网络分析、词频与词性分析等,可一键生成分析结果,助力研究者高效开展多维度的文本挖掘工作。
DiVoMiner®是云平台,无需编程,就能轻松做数据分析与研究。只需10%的时间就可完成过去占据90%时间的劳务性工作,产出高质量的论文,达到“数据进,价值出”(data in, value out)的目标。越来越多高校师生用户使用DiVoMiner产出SCI、SSCI、核心期刊、毕业论文等成果。
(注:文章来源于“内容分析与数据挖掘”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