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2025敦煌论坛: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研讨会”在敦煌举行。
敦煌研究院在会上发布了其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建设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方面的重要成果。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历经多年守护,莫高窟目前整体安全稳定,正以鲜活的姿态延续着文明脉络。目前,莫高窟已构建起风险预控体系,借助物联网等技术,全方位监测洞窟温湿度、光照、游客承载量等关键指标,精准调控洞窟微环境,保障壁画始终‘安居’于适宜状态,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筑牢坚固防线。”
谈及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建设,苏伯民分享道,敦煌研究院在壁画修复、数字化保护、游客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通过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让千年莫高窟焕发时代光彩,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贡献“敦煌经验”。
AI技术为敦煌文物数字化工作开辟了新路径。据了解,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经搭建了一个集藏经洞经卷、敦煌学研究资料于一体的资源管理和共享平台,为全球公众呈现一座敦煌千年数字图书馆。上线了“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实现图像自动识别分类;在“数字藏经洞”应用AI进行智能问答、文本分析与知识图谱构建,提升检索研究效率;在二维拼接、三维重建中引入AI算法,显著提高采集与建模精度。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中国史教研室主任王学斌,英国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Peter Brian Ditnanson,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常务副校长鲁东明等专家学者围绕主题作主旨报告。
论坛由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