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推进欧阳修研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北宋文坛巨擘欧阳修知滁期间,以其旷达的山水情怀和深厚的人文学养,书写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9月21日,“纪念欧阳修知滁98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安徽滁州琅琊山醉翁亭畔举行。与会学者从多学科视角深入探讨了欧阳修的文学成就、精神品格及其当代价值。

学者们从文学视角剖析了欧阳修的创作实践和理论贡献。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名誉会长熊礼汇认为,欧阳修散文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不仅在唐宋古文转型中承前启后,更在文体传播与接受史上影响深远。日本南山大学教授蔡毅梳理了《醉翁亭记》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后提出,该文不仅成为中国文学经典,还东传融入日本文学与艺术创作,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欧阳修的“启”文体以四六文为基础,但摒弃了传统骈文的华丽辞藻,采用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日本九州大学教授、日本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东英寿认为,欧阳修有意识地理解四六文的结构与特色,进而学习四六文之创作,体现出其鲜明的文体自觉性和艺术创造力。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助理教授林良娥聚焦欧阳修以《蝶恋花》词牌创作的婉约词,发现其中17首是以“伤春”为主题,这些作品不仅寄托了欧阳修对年华流逝的惆怅,还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妇人命运的关怀。

欧阳修的精神品格与人生智慧也成为与会学者研讨的热点。中国欧阳修研究会会长欧明俊认为,欧阳修有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可以随遇而安,潇洒旷达,超越人生困境,还有充实的精神世界,崇尚君子人格,以民为本,宽简为政。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夏国强提出,欧阳修《洛阳牡丹记》集中论述了他对“元气”的认识,其中既有宋儒于身边格物穷理之精神,又有万物内部一体两面运转的气论。这种认识反映在其文论中,则是去追求文辞应能顺应本意。

欧阳修在政治、教育、书法、音乐等多领域的实践,均体现出“文以载道”的思想主张和“与民同乐”的价值追求,这对当代文化建设仍具有重要启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德建探讨了作为士大夫之学的“欧学”体系与历史建构问题,认为作为士大夫之学的学术三分体系中的文学一派是由欧阳修建立起来。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原院长裘新江认为,自宋代构建起的景欧传统,历经元代的民间传承和明代景欧崇王(阳明),至清代景欧弃王,至今连绵不断,显示出欧阳修文化的巨大传播力和影响力。

会议由滁州学院、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中国欧阳修研究会、中国古代散文学会举办。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