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地域文学选本的当代价值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9月20日,《江苏历代文选》出版座谈会在南京大学举行,与会学者从学术与出版双重视角,深入探讨了“地域文学选本的当代价值”。

会议现场  记者吴楠/摄

勾画江苏古代文学发展脉络

据介绍,作为首部江苏历代文选,《江苏历代文选》从经、史、子、集、方志以及名人信札、家族文献、文物碑刻等文献资料中遴选历代反映江苏历史、书写江苏社会、描绘江苏风光、刻画江苏人物、体现江苏智慧的韵文和散文,其中既有江苏人的作品,又有关涉江苏的篇章,按照文体或内容编为十五卷,每卷一册,包括诗歌、词曲、辞赋骈文、戏曲、楹联、论说、书信、史传、杂记小品、碑志、序跋、楼台亭记、家训嘉言、笔记小说、女性诗文等。

《江苏历代文选》 记者吴楠/摄

《江苏历代文选》主编之一、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徐兴无表示,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总集《昭明文选》在南朝的首都建康(今南京)编成,而清代学术的重要代表、扬州仪征人阮元不仅自编《淮海英灵集》,还赞助、审定了王豫编纂的中国历史首部以行政省命名的大型诗集《江苏诗征》。“《江苏历代文选》的编写工作肇始于扬州广陵书社的《阮元集》出版研讨会,完成于当今“建康南雍”的南大学人之手,又回到扬州广陵社出版,似乎自古到今,在南京和扬州,在萧统、阮元和我们之间有着一种文化传承的因缘,让我们完成这样的成果。”他说。

“江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江苏古代文学独领风骚。”广陵书社原社长、总编辑曾学文作为《江苏历代文选》主编之一,第一时间通读了全部约五百万字的书稿,对群星璀璨、佳作如林、众体兼备、精彩纷呈的江苏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编撰者的爬梳剔抉、匠心独运及其对作品的准确把握、精辟解读有了更直观的感受,由此他提出,《江苏历代文选》可以视为江苏文脉工程的代表性成果。

南京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高方表示,《江苏历代文选》体大思精,既系统梳理了江苏文脉的历史源流,又为大众读者提供了一条亲近经典、了解江苏、感知中华文明的“文本集成”。它体现了传承与普及的有机结合,既秉持了清代朴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严谨态度,又赋予了古典文学以崭新的时代生命。通过精当的解题、注释和点评,让文本在当代语境中“活”了起来,被阅读、被传播,成为传承文化记忆、理解文化脉络,滋养和丰富当代文学文化以及向世界传播的重要载体。

“对于历史悠久的文明来说,它的意义随着历史语境的变化而得到不断阐释。因此,古老文明的价值在不断阐释过程中,被一次次彰显。”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晓表示,《江苏历代文选》体现当代学者通过审视古代文学作品完成对当代社会的文化思考。

“江苏古代有《江苏诗征》《淮海英灵集》等地域性的诗歌总集,但范围不够广阔,《江苏历代文选》填补了这一空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高峰表示,通过研读这套丛书,可以概见江苏各体文学的发展状况,揭示各类文体发展过程中的江苏特色和地位,进而探讨江苏文学中的特色、优势文体何以兴盛的深层原因。同时,这套丛书也为相关学者开展地域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线索,助力勾勒某一地域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经典作品。

推动江苏文脉精华普及化

2016年,江苏省启动“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专业团队,承担其中“文献编”与“精华编”整理与研究的主要工作。

凤凰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姜小青表示,《江苏历代文选》是地方文献丛刊进行大众普及的一个标杆。相较于传统地方文献整理多侧重校勘影印书籍、受众局限于学界,该丛书通过精选篇目、简明评析,兼顾专业性与可读性,进一步提炼精华,其经验可为全国20余省份的文脉工程提供借鉴。凤凰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孙敏、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分别从创新出版传播方式与推动全民阅读的角度肯定了《江苏历代文选》的价值和意义。

“《江苏历代文选》让我联想到《吴都文粹》和《江苏诗征》,这套文选把后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不仅具有精选文本的意义,而且具有征文考献的意义。”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程章灿表示,要让江苏文化在当代“可见、可触、可读、可懂、可用”,需分类整理历代相关文本,并通过题解、注释、点评,让读者不仅看得见,而且看得懂、用得上。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许结表示,文选之编由江苏人萧统首创,历代传承而为选学,今又由江苏学人首编江苏文选,具有遥契前贤,开辟选学新时代的意义。江苏文选以具体作品彰显文脉精华,兼有学术性与普及性。以往文选的选文偏重正统的诗文为主,江苏文选则包括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而这又是江苏文学的重镇,雅俗共呈,视野开阔。首编地域文选,必将影响周边,肇造之功,必将影响深远。

与会学者合影 南京大学文学院/提供

与会专家认为,《江苏历代文选》不仅是江苏文脉的精要梳理,更开创了地域文学选本“经典化与大众化”并行的新路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