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晨煜在《西部学刊》2025年第18期撰文指出:朱熹认为,心是道德实践和认知活动的核心,而“理”则是行为的准则。在其心性论中,“心”的道德实践和“理”的认知框架通过修养和学习不断提升,达到高度的道德理性。朱熹强调了“格物致知”和“慎独”两种修养方法,认为这些方法能够指导个人在无监督情况下维持道德的纯净。以现代认知科学的视角探讨朱熹的心性论发现,情感与理性是相互作用的,情感在道德判断和决策中具有重要影响。此外,心性论在教育、心理咨询、道德决策中的应用,展示了其跨学科的现代价值。通过这种方式,朱熹的哲学思想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人的道德行为的理解,也为个人发展和道德修养提供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