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区域国别学研究导论(第二版)》新书发布会暨区域国别学三大体系建设研讨会在沪召开。
《区域国别学研究导论(第二版)》新书发布会暨区域国别学三大体系建设研讨会现场 记者 陈炼/摄
提升区域国别研究教材规范化水平
教材是区域国别学知识体系落地的核心载体。在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看来,教材须具备系统性、训练性和可操作性,既要呈现知识结构,又要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未来可以通过系列化建设,形成入门教材、原始文献选编和工具书等多层次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温泽远表示,一部规范化、体系化的教材,能够为学科的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我们不仅要回应学术前沿,还要紧扣国家战略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真正成为既能教书又能育人的学术成果,要通过系统梳理学科方法与路径,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奠定坚实基础。
在推动教材创新方面,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郑春荣提出,教材规范化不仅体现在内容体系的统一性上,还应体现在形式与载体的多样化上。他建议结合数字化建设,为教材开发配套的数字平台和工具书,使学生和教师能够通过智能化手段快速获取资源,做好“教材+数字平台”的结合。正如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阿明所言,“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材规范化必须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才能真正适应新时代的学科需求。”
从学术规范的角度来看,区域国别学要真正实现“三大体系”建设,教材编写必须遵循科学化和标准化。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任晓表示,教材需要建立统一的名词体系和翻译体系,推动学科语言的规范化。他认为,教材系列化是提升规范化水平的关键,只有通过连续性与系统性的积累,才能形成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学术成果。
专家们研讨得出,亟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使区域国别学的教学与研究更加高效和开放。未来教材还可以增加对国际组织、新疆域等议题的研究内容,从而进一步增强原创性和前瞻性。同时,还应推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建设,使教材不仅满足教学需要,还能作为研究的基本资源。
与会发言嘉宾之一 记者 陈炼/摄
与会发言嘉宾之二 记者 陈炼/摄
以学科体系建设回应未来发展需要
区域国别学是国家战略需求与国际学术发展双重推动的产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是区域国别学未来发展的核心任务。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干春晖表示,当今世界格局正在经历深刻演变,大国关系、地区秩序与全球治理相互交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地区的地位日益凸显,这使得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脉络、文化传统、制度结构与现实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区域国别学在做好教材建设的同时,还需立足中国的发展实践,最终建立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理论体系。
多位专家点出,中国的区域国别学必须与西方的学术体系保持清晰的界限。长期以来,西方的区域研究大多以自身利益和价值观为核心,强化所谓“文明冲突”的假设,并倾向于从西方中心主义的角度来理解世界。这种知识架构不仅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而且难以真正把握非西方国家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对此,陈恒提出,中国的区域国别学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的理论模式和教材体系,而应当强调“文明对话”的学理取向,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这不仅是一种学术选择,更是回应全球多极化趋势、促进文明和谐共生的现实举措,也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学科担当。
同时,中国区域国别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必须警惕缺乏理论自觉与原创精神的风险。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表示,中国的区域国别学发展起步晚、加速快,要持续加强区域国别教材体系对于当前自主知识体系发展具有的重要推动作用。只有将学术成果与中国的现实语境深度结合,才能推动理论的本土生长,使区域国别学的发展既有中国立场,也具备世界影响。
从学术实践的角度看,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既要回应现实关切,也要保持理论的独立性。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李开盛提出,区域国别学不能成为“封闭的城堡”,更不能只满足于应对外部需求。他用“炒热锅饭”和“坐冷板凳”作比喻,提出学科既要能够迅速回应国家现实的政策需求,又要注重冷静思考与理论沉淀,形成长期积累和系统知识。
正如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李安方总结所言,相关学者要在知识创新方面聚焦与国家战略、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相关的研究,同时拓展对全球南方国家、新兴领域和新空间的探索;在理论创新方面探索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区域国别研究的结合,形成原创性理论成果;在方法创新方面,需要在加强田野调查的同时,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等新技术,建设更大体量的区域国别研究语料库与智能平台。
会议达成共识,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区域国别学必须在研究方法和工具上积极吸收新兴科技成果,在做好教材设计的同时,持续拓展学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只有在即时性与系统性之间找到平衡,既回应现实又注重学理建构,区域国别学才能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与会发言嘉宾之三 记者 陈炼/摄
会上,《区域国别学研究导论(第二版)》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介绍了新书的修订情况。他回顾道,2022年在院组织的“三大体系”研究丛书框架下,国际问题研究所编写了《区域国别学研究导论》。在第二版修订过程中,研究团队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密切合作,在保持原有“四大板块”的整体结构的同时,进行了系统扩充与完善。
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与上海市区域国别学会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协办。
参加《区域国别学研究导论(第二版)》新书发布会暨区域国别学三大体系建设研讨会嘉宾合影 记者 陈炼/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