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古代文学优势学科主办的“何为好戏:中国戏曲的经典化”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饶望京表示,中国戏曲源远流长,从唐戏弄、宋金杂剧与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到晚清以来的京剧艺术等,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演进。经典剧目自问世以来就广受关注,近年来,随着中国戏曲研究的日渐精深,戏曲的经典化成为国内外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话题。古代文人群体在戏曲创作、编演、校订和出版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在推动戏曲经典化的过程中进行了许多重要探索,为我们的戏曲经典化研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启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提高中国戏曲经典作品的整理、阐释、研究、传播的力度和水平,从而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与会学者围绕“戏曲的传播与经典化”“戏曲作品的经典化”“经典作家与经典作品”“舞台艺术与戏曲的经典化表演程式”等议题展开讨论,就《琵琶记》《牡丹亭》《西厢记》等戏曲经典作品的接受与传播、元杂剧的经典化过程、戏曲流派的典范性、戏曲曲谱与戏曲经典化关系、舞台身体美学与戏曲经典化的表演形态、中国戏曲的外译与经典化、非经典剧作的研究思路等内容分享观点并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机构的中青年学者参加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