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锋、高婉在《管理世界》2025年第7期撰文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加速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同时,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将对长期均衡发展形成一定压力。在此背景下,文章分别建立两国三部门和三国三部门产品内动态分工的全球价值链模型,探究制造品零部件动态分工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并使用中国现实数据进行计量验证,以期深化全球价值链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之间的规律性认识,从而明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策略和路径,助推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理论分析表明,中国与发达国家进行产品内分工,或者积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产品内分工,并以其为枢纽与发达国家进行间接的产品内分工,提升动态分工边界均有利于制造业技术水平持续上升,同时促进经济份额向高效率的制造业转移。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表明提高动态分工边界可有效缓解现阶段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性压力。因此,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深化与发达国家的价值链合作,拓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中间品贸易,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