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近世的象征性行动:
清代的道德镇守使

主讲人:

王汎森   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学士、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主讲人简介:

王汎森教授是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学士、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2004年当选中研院院士,2005年当选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士,现为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王汎森教授曾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中研院副院长等职位。

王汎森教授研究的范围以十五世纪以降到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史为主。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晚明清初思想十论》、《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启蒙是连续的吗?》、《近世中国的舆论社会》等学术专书。

主持人:

陆   扬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与谈人:

王东杰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田   耕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

内容摘要:

本讲主要是想以清代地方士人为例,说明他们如何透过象征性行动维系社会秩序与道德价值。“道德镇守使”是指地方上热心公共事务、且具道德声望的地方小读书人,他们未必身居高位,却透过书写、纪录等形形色色的评价方式进行象征性的封赏与处罚(“象刑”),自发性地守护着一套地方性的道德象征体系。他们不仅是评价与记忆的中介,也成为地方文化网络的节点,使儒家伦理与名教价值得以在日常中实践。他们的象征性行动、他们的评价性书写汇积成各个地方的“道德存量”。这些象征行动虽然有时也被视为虚文,但它们实际上构筑了明清乡治社会中稳定秩序的重要力量,并映照出一种地方自我治理的文化逻辑与精神动力。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讲座时间和地点:

2025/09/25  19:00-  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1


信息来源: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