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与传承红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37届中共党史党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位点会议在吉林长春举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全国几十所高校上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大会致辞。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齐卫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俊萍,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陈金龙,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段妍,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副院长耿化敏,吉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吉林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主任刘信君分别作主旨发言。开幕式由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教授主持。
韩喜平表示,着眼学术研究,我们要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重大问题深入研讨,特别是围绕东北抗战和全国抗战,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深化研究。坚持正确二战史观,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捍卫和平与正义。
齐卫平认为,党史研究要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叙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叙事相统一。二战历史叙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叙事长期存在西方中心主义叙事逻辑。中国伟大抗战精神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丁俊萍表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时期,构建了以党性教育为核心,以党风教育为抓手,以党纪教育为保障的教育内容体系,并且在教育方针、教育载体、教育方法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实践探索。
陈金龙认为,抗战研究要挖掘和利用新史料,引入新视角,要结合现实来深化对抗战历史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段妍表示,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征程上,深入挖掘东北抗联精神时代价值,发挥红色文化引领作用,不仅有利于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而且也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耿化敏表示,中国抗战与国家历史发展、民族复兴记忆、中国和周边国家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联系,具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现实作用。
刘信君认为,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东北抗日联军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的抗日武装,打击和削弱日伪的统治,牵制和消耗大量日军,有力地支援和配合全国和苏联等其他国家的抗战,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会议由张静如中共党史党建基金会,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