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损害赔偿疑难
问题研究
来源:《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肖芄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5年第4期撰文提出: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损害赔偿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赔偿范围及性质不明确、损害赔偿认定缺乏量化标准、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合法性争议等问题。数字时代风险社会中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损害赔偿的性质,既非简单的公法问题,也非单纯的私法问题,而是处于公法和私法的边界之上。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损害赔偿的价值追求,是修复受损公共利益的状况、预防未来侵害公共利益风险的发生,其正当性是将赔偿用于受损公共秩序、环境的修复、治理,某种意义上如何修复、预防,决定了如何赔偿。未来应探索建立以修复、预防为核心的“双层”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损害赔偿认定架构,突出强调治理的理念,以不断完善损害赔偿的适用规则;同步探索构建数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培育专业的鉴定机构对数字领域发生的个人信息、虚拟财产、数据和信息安全等的私益和公益损害,进行修复方案制定和费用评估。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