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沪上抗战史研究富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8月21—22日,“抗日战争与上海”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抗战对近现代上海城市发展嬗变的深远影响,多角度深化上海的抗战史研究。

会议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查建国/摄

近代以来,上海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抗战期间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邵建表示,上海不仅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之一,也是战时中国与国际沟通的枢纽;不仅有中国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的壮烈事迹,亦有经济、文化、情报等战线上“没有硝烟的斗争”。要继续挖掘上海如何为中国抗战作出贡献、抗战如何改变上海并赋予其在战后的新面貌等值得史学界重视的“学术富矿”。

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吴景平看来,抗日战争史是二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坚忍不拔的抗战精神赢得了全世界爱好和平国家的广泛支持,最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的重要成员,在战后国际秩序的创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期间,上海不仅是中国抗战产生世界影响的窗口,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支援中国抗战的窗口。

上海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重要阵地。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韩洪泉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各界群众广泛开展抗日斗争,领导郊县抗日武装斗争,带领上海人民大力支援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并领导隐蔽战线对日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抗战在时间上贯穿十四年抗战的全过程,在地域上覆盖了上海市区、近郊和郊县等,为争取上海抗战及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上海作为近代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抗日战争中具有独特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李在全认为,学者应从中外互动的视角探讨战时上海,关注上海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叶斌表示,抗日战争深刻改变了上海的城市格局、精神气质和发展道路。应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角度出发,不断创新研究路径、拓宽研究视野,推出研究成果。

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市历史学会共同主办,《史林》编辑部协办。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