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学术论文的逻辑性?这既是一个需要时刻牢记的标尺,也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并通过撰写一篇篇学术论文所积累的技能。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思路来了解并掌握提升逻辑性的方法。
第一,想到一个好的话题时,需要琢磨这一篇学术论文有序展开要遵循的思路,或者需要将其贯通的主线,这个主线或许是一个所论证的视角,或许是一个研究支撑的理论,尤其是一个贯通的理论,是在撰写学术论文,尤其是一些思辨类的学术论文时所要重点考虑,并直观体现出来的。
第二,在第一条基础上,要考虑如何构建这一篇学术论文的框架结构,也就是这个话题要展开论述需要几章,每章需要几节,每章之间的研究步骤或开展思路是什么,有不少学术论文的类型决定了其每章标题的使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是“机制与路径”的题目,那么核心两章分别是机制章与路径章,这就是章的构建要服从于题目的需求。但是一些固定的论文题目套路,也会出现一些有序的变化,如“机制与路径”的题目,在机制与路径两章之间增加一章,用来写“障碍”,也是可以的。这就是一些常用题目类型的变化类型。但是,作者如果在机制与路径两张之间再加上毫无相关的章节内容,那么就弄巧成拙啦。这方面如果不很熟悉,就可以通过多阅读一些类似题目的论文,尤其是好的论文,看得多了,这样的套路所匹配的逻辑就出来了。
第三,要注意题目与章节之间,章节之间,章章之间,节节之间,节与内容之间,上下段落之间,同一段内容的前后语句之间,同样会存在逻辑性要求。想理解起来是很简单的,那就要看上下级之间要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同级之间要考虑论证的思路(是并列的,递进的,矛盾的,等等)。如果涉及到具体内容之间,又会存在一些总分、分总、总分总,乃至并列、递进、互反等等的逻辑。
第四,要注意论点与论据的匹配性,这更是一篇学术论文所要遵循的逻辑性。既然是学术论文,不同于散文、小说等,是需要有作者的学术观点在里面,否则这一篇学术论文的魂就没了。那么学术观点从何而来,就是通过作者的论据展示来支撑相关的论点。如果只说论点是不行的,又与缺乏了论据,就会降低论点的可信度,更成了作者自己的自说自话或者自己拍脑袋。如果只是论据的罗列与堆砌也是不行的,这就成了流水账,就是资料的展示而已,没有了作者论述后的观点。
第五,要注意小论点与论文主题的逻辑性。一篇学术论文只会有一个大论点存在,这就是一篇学术论文只需要体现出一个研究主题。但是一个大论点无法支撑一两万字的一篇学术论文体量,那么就需要把一个大论点有序的拆解成多个小论点,这就决定了小论点之间如何构成,又如何展示,又如何通过这样的论证来聚焦于大论点,并能够去支撑大论点。
最后小结下,论文逻辑性是需要通过一篇篇论文的阅读,以及一篇篇论文的撰写,这样才能积累下来。所以,学术论文能力的提升就离不开大量论文的阅读,以及通过阅读后将一个个有趣的话题呈现出逻辑性很强的文章。
(注:文章来源于“张夏恒工作坊”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