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让和平成为信仰,让历史告诉未来”——“战争审判文献数据库”暨纪录片《正义的审判》发布会在沪举行。会上发布了“战争审判文献数据库”。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薇薇表示,要致力于构建国际领先的学术平台,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还原历史真相,守护人类良知。同时,要以学术公器守护历史正义,彰显大学使命,以数字技术突破文献存取的时空壁垒,实现多语种解析与跨介质检索。我们要通过创新形态将历史真相转化为公众可感可知的教育资源,借多维叙事激活集体记忆,赓续和平基因,只有让文献从故纸堆中“活起来”,历史才会有“抵御遗忘”的力量。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提出,扎实的文献数据库和严谨的影像记录,是极具说服力的历史证言,是维护历史定论、捍卫人类良知的根基。深入剖析战争的根源与审判的意义,揭示和平的来之不易,对于培育全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和平理念、法治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要讲好中国历史故事、传播中国法治精神与和平理念,让和平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陈华栋看来,书与数据库是一把把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希望读者能从阅读走向深度研究,从理解走向自觉守护。当审判席上的法槌声渐行渐远,历史的重量便落在了我们肩上,构建战争审判文献数据库不仅是为了铭记苦难,更是为了播种和平,要让史料“开口说话”,让谎言无处遁形,让跨越时空的警钟长鸣。
唯有铭记战争之殇,方能筑牢和平之基;唯有直面历史之重,方能轻盈迈向未来。与会专家认为,要将学术研究与大众传播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技术活化珍贵史料,构筑起守护历史真相的坚固堤坝,以影像力量穿透时空,让正义的审判之声再次铿锵回响。我们唯有深刻认识战争的残酷,方能倍加珍视和平的宝贵;唯有以史为鉴、坚守正义,人类才能真正迈向持久和平的光明未来。战争审判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记忆守护,将持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沉而坚韧的力量。
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纪录片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