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
在兰州举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8月13-14日,出土文献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25年会在兰州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暨南大学等科研院所的6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汉唐丝绸之路史、佛教石窟艺术传播史、明清东北亚国家的交流交往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会议现场

兰州大学副校长沙勇忠,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原所长马建春,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孙靖国,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元史研究室主任乌云高娃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主持。

沙勇忠表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丝绸之路是一条沟通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欧洲、北非等地区的重要国际通道,数千年来为整个人类世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透过对丝路沿线出土文献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加系统地呈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广阔图景,更加全面地展示丝路文明横跨东西、博采众长的整体面貌和精神特质。

马建春在致辞中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丝绸之路研究的现状,认为国内丝绸之路研究呈现出学术成果丰硕、专业团队壮大、问题认识深入等特点。本次会议聚焦出土文献与丝绸之路,研讨了悬泉汉简与敦煌文书等出土文献反映中外交流的史料价值,正是问题意识深入的表现。孙靖国介绍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室长期深耕中外关系史研究领域,特别关注海外交通史和丝绸之路历史,兰州大学是丝路研究的重镇,期待与兰州大学等兄弟单位在相关方面展开合作交流。乌云高娃回顾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成立四十多年的工作成绩、兰州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地位,以及兰州大学在丝路研究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报告了近期《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章程》的修订情况。

与会专家认为,历史上东西方文明在丝绸之路上交融汇聚;在共建“一带一路”繁荣发展的今天,丝绸之路在新时代里焕发出了新的光彩与能量,要积极构建丝路文献的时空图谱,深入挖掘丝路沿线中外文明交流信息,进而打造文明对话新范式,进一步增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对话。

主旨发言环节,郑炳林、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教授张西平、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冯立军、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教授曲金良、孙靖国5位学者,围绕从汉简所见丝路饮食文化、白晋《易经》研究反映的中西文化互动、中国大一统制度中的中外关系内涵、清代前中期船难抚恤制度、20世纪以来满文古地图研究的进展与反思等角度,讨论了丝路历史与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问题。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传承与创新: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新书首发式,召开了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会工作会议。

新书首发式

会议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兰州大学主办,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丝绸之路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室等单位承办。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