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晨、廖逸涵在《中国工业经济》2025年第6期撰文指出: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服务业首次呈现出大规模分工的特征,逐步实现了向流水线化模式的转变。服务业流水线化是指数字经济赋能服务业分工后,每个环节由专一服务单位负责,最终在数字化平台上渐次完成的服务生产方式。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服务业流水线化的任务模型,并基于技能结构视角探究了服务业流水线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流水线化程度提升时,服务业能够吸纳制造业中溢出的劳动力。相对于从事复杂工作的劳动力而言,从事简单工作的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和工资的提高,有助于改善全社会收入不平等的状况。实证分析表明,服务业流水线化通过分别影响不同技能层次劳动力群体内部的不平等程度,同时缩小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改善了收入不平等。通过就业转移效应和收入偏向效应,服务业重塑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优化了收入分配格局。服务业流水线化的影响对于男性、流动人口和东部地区劳动力更为显著。文章为有效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与减缓收入不平等的双重作用,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相应的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