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亮、范玲在《山东社会科学》2025年第2期撰文指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伴生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不断,正是基于中华民族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在这个漫长而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凝练出了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应时而变的文化基因和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为重要内容的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三者共同作用,推动中华文明不断传承发展,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第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的精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文明创新性的核心内容,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中,使得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构成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独特精神标识。第二,应时而变的文化基因。应时而变的文化基因的核心内容是“时”与“变”,在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应时而变作为中华文明创新性的文化基因,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不断赋予中华文明以新内容,奠定了中华文明向新而行的基调。第三,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守中致和内含着创新,守中是前提,致和是目的。表现为中华文明容载力的提升和中华文明形态的多样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