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至5日,第六届“文化话语研究”高级研修班暨文化话语研究青年论坛在湖南长沙举办,汇聚了来自国内外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多名学员,共同开启一场聚焦文化话语研究的学术之旅。
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杭州师范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国家安全话语智库主任施旭以“人类交际是由不同话语体系构成的多元统一体”为理论基点,系统解读了“文化话语研究”与“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两大关联范式。他表示,深入探究不同文化话语体系的异同与权力关系,既是学术研究的迫切需求,更是探索、阐释和指导当代中国话语实践的关键路径。通过剖析外交话语、城市发展话语、贸易纠纷话语等鲜活案例,施旭演示了文化话语研究的实操方法,为学员们拓展了跨学科的学术视野。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于海玲从本土实践与国际视野的双重视角,为学员们分析了如何在文化话语研究中构建起中国路径;来自加拿大劳里埃大学的伊恩?罗德里克博士,结合文化话语研究理论,分享了其对加拿大种族主义问题的实证研究成果;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威尔?贝克博士聚焦跨文化传播领域,深入解析了全球英语变体现象及其研究价值。三位学者的前沿成果分享,为学员们带来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多元研究思路。
学员们在总结中一致认为,本次研修班为理解当代中国与世界的话语互动提供了全新视角,通过系统呈现文化话语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着重强调了在世界动荡变革期背景下,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战略意义,使大家深刻体会到中国话语体系的独特价值及其在全球话语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本次研修班由湖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学员合影/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