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11日,第五届“面向未来:情感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宝鸡文理学院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及一线教育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与教育工作者,围绕情感教育、理智感以及智慧教育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情感教育在促进人格健全、素质提升与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情感教育是一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教育方式。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教育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山西大学中国社会教育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侯怀银提出,新时代的情感教育研究应着力加强跨学科整合,同时与国际前沿展开对话,推动该领域在全球教育格局中持续焕发活力。
情感教育是一种基于人本主义的教育方式,它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以及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性。面对AI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会议聚焦“理智感”——即认知活动中深层愉悦的情感动力——在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中的核心作用。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侯晶晶提出,当前基础教育中部分拔尖人才面临“情感缺位”问题。侯晶晶研究团队调研发现,“竞赛式选拔”可能导致资优生陷入“优胜者困境”,丧失思维弹性。她提出理智感的三条生成路径:认知路径要求教师成为思维引路人;情感路径强调营造安全探索空间;反思路径旨在建立动态潜能评估机制,破除“早期标签化”弊端。
与会学者还深入探讨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及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院长马多秀认为,厚植家国情怀与自立品格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源泉,这一精神融合了创新、人文、实践与仁爱等特质,对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情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本次会议由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田家炳基金会、全国情感教育研究协作组联合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