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当代文学批评》辑刊首发式暨“当代文学研究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会议现场
会上举行了首发揭幕仪式和编委聘任仪式。刊物由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尧与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季进担任主编,汇聚了丁帆、吴义勤、陈晓明、南帆、程光炜、王德威、张福贵、宋明炜、张辉、张清华、黄发有、宋炳辉、陈汉萍等二十余位海内外知名学者组成编委会。
首发揭幕仪式现场
回应时代挑战,坚守学术理想
《当代文学批评》是一本聚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思想文化的专业学术刊物,兼顾文学理论的创新与跨文化比较的视野,希望既能对“当代文学”展开研究,也能体现“当代的”文学批评立场,力图在“当代的”文学批评立场中展开对“当代文学”的深入研究。该刊拟设立理论新见、文学史反思、文学现场、作家作品、域外视野、博论选刊、青年学人、跨界研究、文献史料、书评访谈等多个栏目,兼容理论探索与个案研究,并举学术论辩与文本阐释。
《当代文学批评》辑刊
首期《当代文学批评》在筹备一年后于2025年夏付梓面世,这一年正值全球人文学科被重新审视之际,正如创刊号卷首语中所写:“辑刊是当代文学批评转型中的一个环节”。本刊不仅回应着文学研究领域“外治”与“内修”的双重压力与历史机遇,“危机意识”也成为本刊诞生的精神背景。创刊号聚焦中国文学的“当代性”问题,汇集王德威、张恩华、吴义勤、王春林、张蕾、房伟等学者的重要论述,内容涵盖现当代小说研究、通俗文学反思、城市文学想象、科幻书写回溯、新诗理论建构等多个议题。栏目设置丰富,呈现多元思想对话,展示当代文学批评的活力与深度,力图建构面向当下的学术共同体与批评新阵地。
作为一次回应现实的尝试,辑刊力图在对学术内部的反思中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把当代文学批评的“在场性”与“历史性”结合起来。在外部变动与内部困顿的张力中,《当代文学批评》秉持从容与敏锐的立场,不急于否定传统,也勇于打破藩篱,努力探索兼具思想深度与方法更新的批评路径。刊物希望能在批评的“审美性”与“文化性”之间寻得平衡,让批评既有艺术触感,又有思想温度。
锻造当代文学批评的新阵地
主编王尧在致辞中回顾了办刊的艰辛历程。他坦言,在当前以核心期刊(C刊)为中心的学术评价体系及普遍紧张的经费环境下,创办新刊面临巨大挑战。源于对学术的坚守和对学科发展的责任担当,他与季进共同推动此项目落地。王尧特别向具有文化情怀的企业家徐秋实先生及其喜境文化公司的慷慨资助,以及译林出版社的鼎力支持表达了衷心感谢,强调他们的支持是刊物得以面世的关键力量。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表示,在文学刊物和阵地萎缩,发行量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苏州大学、译林出版社等创办文学刊物是极具文化战略意义的举措,他提到当下文学批评面对的一些问题。一是缺乏尖锐性和批判性,只说好话的情况未得到改善,社会各界对文学批评仍不满意。二是回答文学问题的能力减弱,难以对新大众文艺等话题及文学发展中的诸多问题给予及时、有力、令人信服的阐释,且过去的文学性标准难以解释当下问题,重新认识文学性是批评界的重要任务。三是对现实问题缺乏有效回应,如面对作家抄袭、对莫言的围攻等事件,文学批评界因未厘清相关概念而缺乏话语权,无法正面回应,导致网络非专业人士主导舆论。四是对文学思潮现象研究不足。
吴义勤强调,创办该文学批评刊物很有必要且紧迫,具有重要意义。辑刊形式有利于耐心组织问题讨论,能让学者充分展示长文思考。苏州大学在思想史研究和与世界对话方面具有优势,可助力刊物发展。期望译林出版社增加投入,刊物能发挥组织优势,长期办下去,成为文学批评的重镇。
呈现“世界中的中国文学”的丰富样态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楠提出,在当代人文学科面临新挑战、呼唤新作为的语境下,《当代文学批评》的诞生肩负着特殊使命。刊物定位清晰:立足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融汇文学理论、比较文学与跨界视野,致力于构筑兼具思想深度、学术厚度和时代精神的批评话语体系。袁楠提出,“译林社2014年探索原创出版,2017年开始全面布局华语原创文学,面向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世界文学的话语体系中去打造原创文学有辨识度的品牌。”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张遇、副总编辑陆志宙代表编辑团队表达了全力支持。陆志宙特别强调,译林社从世界文学中生长出中国原创文学的发展路径,与刊物的“全球视野”高度契合。刊物也将为译林编辑团队提供理解中国文学在场的宝贵“坐标系”。
王尧总结致辞。他表示,尽管办刊艰难,但团队必将坚守初心,将学者们的“金点子”融入实践。他恳请编委和学界同仁惠赐佳作,并协助组织专题、策划栏目,共同将《当代文学批评》打造成一面鲜明的学术旗帜,为构建中国学术自主知识体系、推动当代文学研究的繁荣与创新贡献力量。
与会者表示,《当代文学批评》的创立,标志着一个融合全球视野、深植问题意识、鼓励深度探索与锐意批评的新学术平台正式启航。它致力于在“从容”与“敏锐”的平衡中,探索兼具思想深度与方法更新的批评路径,在世界学术共同体中呈现“世界中的中国文学”的丰富样态。
本次会议由苏州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主办。《当代文学批评》由苏州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与喜境(苏州)文化发展公司联合创办,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
与会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