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未来发展论坛:超级智能,无界共创”主题论坛在沪举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上海交通大学携手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于7月26日在沪举行“AI未来发展论坛:超级智能,无界共创”主题论坛,聚焦“未来”这一关键词,汇聚全球顶尖智慧,共同探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技发展路径。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上海市副市长刘多,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夏科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杰才,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平文,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哲敏,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与会。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副校长蒋兴浩,副校长张兆国,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薇薇,副校长曾小勤,党委常委、人力资源处处长胡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首席顾问鄂维南参加了活动。

持续强化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

丁奎岭表示,AI既是工具的革命,也是革命的工具,未来的AI将发展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简单好用、又能够自我演进的工具包,同时也将成为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重塑变革的有力“推手”。高校应当拥抱AI,用AI来驱动重塑,推动全方位的变革。

夏科家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上海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点,持续强化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深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布局,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未来,上海将协同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持续增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巨变反应,为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超高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姜文波,上海市徐汇区区长王华,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裘文进,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蒲亚鹏,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翟金国,上海市数据局副局长翁轶丛,上海市徐汇区副区长陈勇,以及来自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也出席了会议。

论坛中,“上海交通大学AI未来发展计划”启动,该计划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全面深化人工智能领域改革创新的“AI十条”、AI未来基金、AI全球青年论坛、AI主题周活动四大板块全面赋能全校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刘多、丁奎岭共同推杆启动“上海交通大学AI未来发展计划”。

校长高端对话环节汇聚六所国内一流高校书记和校长,由丁奎岭院士主持,邀请韩杰才院士、张平文院士、谈哲敏院士、张立群院士、郑庆华院士共话人工智能时代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六位院士共同围绕“人工智能对未来高校教育科研的变革性影响”展开前瞻对话,探索面向AGI时代的高等教育变革之路。论坛分别由蒋兴浩、胡昊主持。

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会上,图灵奖得主、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访问讲席教授约翰?爱德华?霍普克罗夫特(John Edward Hopcroft)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带来了两场前瞻性主旨报告,为与会者勾勒出一幅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与科技演进蓝图。

TR35青年对话邀请多位获得TR35青年创新奖的科学家、创业者代表,分享其在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商业化探索。论坛还展示了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福利会联合成立的上海青少年AI学院的学生作品,富有想象力的AI创作与原型展现了科技传承的生机与活力。论坛还举办了“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表彰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青年研究者,旨在激励青年人才在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

论坛中,曾小勤对上海交通大学在AI领域及相关交叉领域的科研情况进行了整体介绍。现场青年科学家发布五项AI重大科研成果,包括科学基座大模型Innovator与科研智能体SciMaster、端侧原生大模型、DeepRare:推理型罕见病智能体诊断系统、MemOS全球首个大模型记忆操作系统,以及Data-centric AI基础设施,这些成果集中展示了上海交通大学在AI底层技术突破方面的进展,以及AI在终端、医疗等领域大规模应用、赋能行业的巨大潜力,在彰显高校科研实力的同时,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

论坛同步发布了“AI未来基金”,该基金由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发起、上海交通大学海内外杰出校友共同助力,重点关注全球青年AI人才链接。作为AI未来基金成立后的重要举措,上海交通大学联合《Nature》开展面向未来的十大AI问题的研究,希望明确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性、交叉型议题。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