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琦霖在《西部学刊》2025年第11期撰文指出:以“记忆书写”这一关键词作为理解丁玲早期作品的主要线索,围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丁玲的创作谱系,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这一时期丁玲作品中记忆书写的创作原理和所承载的功能,试图勾勒出“左转”前后丁玲理解革命的方式的异同点。丁玲力图捕捉的不仅是如何使文学成为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在于让革命实践的过程具有容纳和改造个体痛苦的弹性。因此,丁玲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转向革命的创作就同时包含了破解个人问题与理解社会现实的双重意蕴。通过对个人和集体记忆的打捞和重述,“回忆”成为革命意识生发的重要动力,正是在记忆书写以及相关的历史线索延伸之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革命者丁玲”得以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