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新路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探讨新时代新征程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与策略,7月27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学习研讨会”在沪举行。

我国城市发展要广泛凝聚智慧,高质量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承提出,高校要深入开展城市治理范式转型研究,为科学阐释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等内涵提供理论支撑。此外,还要加速培养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复合型治理人才,依托“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新路径。

就城市应急管理工作来看,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桂余才认为,在城市建设上,要注重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强化空间结构及工程、产业等功能韧性;在城市管理上,要注重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治理,有效防控安全风险隐患;在事故灾害上,要注重从被动应急转向主动防御,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促使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切实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建设韧性安全城市是应对复杂风险挑战、保障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上海交通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特任教授吴旦提出,面对存量与增量风险交织叠加、跨时空耦合演化的新特点,亟须依托风险评估,精准识别风险区划,并构建动态更新的综合数据库,为韧性城市建设奠定认识基础。要将韧性理念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提升生命线工程抗灾标准,加快布局诸如应急避难场所等“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夯实安全运行的物理根基。另外,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治理格局,整合跨部门跨区域资源,推动应急管理智能化精细化,加强公众安全教育,提升他们的自救、互救能力,全面织牢城市安全防护网。

“城市的韧性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要将城市文明与文化建设提升到核心位置,强调文化是城市核心竞争力,需将其融入城市血脉,实现与创新、韧性等建设的无缝衔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李安方表示,当前,上海正在深入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需努力将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发展,探索现代城市文明新内涵。他呼吁,要系统总结上海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创新实践经验,将发展实践上升为中国城市理论,同时打通相关学科,倡导文理交叉融合,探索构建植根中国大地的中国城市学自主知识体系。

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需遵循客观规律。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提出,从土地方面看,城市面积扩张趋稳,但亟须优化建设用地配置;从人口方面看,经济增长、制度改革及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将持续支撑城市化进程,大城市人口集聚趋势不变。应明确大城市是未来城市先行先试的核心载体,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枢纽,需集聚创新要素、赋能制造业升级。城市作为服务消费中心,需顺应服务业占比提升规律,在都市圈形成优势互补格局,不断强化大城市发展服务业的优势。

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共同主办。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