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5年第1期撰文指出,道德深刻体现了社会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增强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与尊重,减少社会冲突,是构筑人际和谐和社会文明的基石。道德建设还通过弘扬正能量抵制不良风气,优化社会软环境。为此,要进一步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系统来部署,作为工程来实施。首先,深化道德教育引导。深入挖掘并传承诸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通过生动的故事、案例等形式,将传统美德广泛传播至人民心中。其次,推动志愿服务成为社会风尚。通过宣传与表彰,弘扬志愿精神,鼓励更多社会成员投身志愿服务,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格局。再次,深化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广泛开展文明出行、文明就餐和文明观赛等活动,增强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涵育家庭美德,传承优良家风。规范升国旗、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重大仪式活动,强化仪式感,增强认同感。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国庆等重要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节日,有组织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实践活动,增强道德体验感。最后,推进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加强“网德”建设,注重数字修养,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文明用网,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