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泰在《西部学刊》2025年第11期撰文指出:围绕“中道—中庸”和“合宜”伦理思想,对其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探讨,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阐释“合宜”思想的现实意义。在相同点上,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孔子的“中庸”和斯密的“合宜”均体现“尚中”的理念,追求不偏不倚的平衡状态,并以“时中”为原则,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灵活性。在不同点上,“中道”重视科学理性与自由选择,“中庸”侧重道德理性与礼法规范,“合宜”则兼具理性与感性,突出情感的调和与公共福利。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合宜”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思想层面,强调辩证法和创新思维;在情感层面,注重细腻情感的启蒙和稳定情感的培养;在实践层面,通过主观与客观的双重调节实现行为的“合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