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岳新宇在《西部学刊》2025年第11期撰文指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在其整个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进行集中阐述。其幸福的理论内涵包括:最高的善是幸福;幸福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幸福是思辨的沉思活动。通过遵循中道原则、践行实践智慧以及外在善作为补充的三条实现路径,来达到幸福。在当今社会,其幸福观有助于提升人们德性修养,对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具有启发意义。但是这一幸福观脱离了实际,将幸福高度理想化;强调理性的作用,忽视非理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