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暨纪念魏宏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来源:南开大学

7月22日至23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市历史学学会共同举办“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暨纪念魏宏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80余位专家学者、南开师生代表等参加。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曲明军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他追忆了魏宏运先生追求真理、献身革命与学术的一生,强调要学习魏宏运先生坚定信仰、矢志不渝的红色品格,扎根中国、放眼世界的学术视野,甘为人梯、诲人不倦的教育家风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境界。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天津市历史学学会理事长余新忠高度评价了魏宏运先生对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奠基之功、对南开史学及天津市历史学会事业发展的杰出贡献、对塑造南开史学精神风格的重要作用以及培养大批杰出人才的重要成就,表示南开史学将继往开来,推动中国史学特别是近现代史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侯建新回顾了魏宏运先生在华北农村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深情追忆其对学术的执着和对南开的深厚热爱,并凝练总结了魏宏运先生的修为、学术追求、仁爱之心三点精神遗产。

亲属代表在发言中回顾了先生执教七十余载仍笔耕不辍的往事,展现了其治学严谨与爱校如家的人格魅力。

开幕式后,主旨发言环节由南开大学教授李金铮、江沛分别主持。李治安、陈志强、王先明、乔君、戴建兵、朱汉国、曹必宏、郑会欣、高莹莹、张生、张侃、赵兴胜、李里峰等多位学者分别回顾和评价了魏宏运先生在创建中国现代史学科、奠基南开史学、开拓华北区域史研究、梳理学术贡献等方面的成就,及其“甘为人梯”的教育家品格。学者们高度赞扬了魏先生以“治学严谨如磐石,育人温情若春风”的风格凝聚学界力量,在中共党史、抗日战争史、华北区域史等领域开辟新路径。他倡导“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学术自由,鼓励后辈扎根中国实际、放眼世界视野,为史学研究注入持久活力,是学界公认的“大先生”。

研讨会期间,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方法论创新”“魏宏运先生与南开史学的学科构建及国际影响”“抗日根据地史研究的新史料与新视角”“新时代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传承与开拓”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学者们就如何继承魏宏运先生开创的研究传统、推进近现代史与社会史、党史的交叉融合,以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话语体系等问题建言献策。

在研讨会闭幕式上,贺江枫教授总结会议成果,认为本次研讨既深化了对魏宏运先生学术遗产的认识,更明确了学科未来发展方向。李金铮致闭幕词时强调,当以先生精神为指引,“扎根八里台,面向新时代”,让史学研究为理解中国道路、传承文明基因贡献力量。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