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中国清史研究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暨满文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专题研讨会在吉林师范大学召开。
会议旨在凝聚学界共识,推动满文文献的系统性整理与创新性研究,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路径,为冷门、“绝学”的传承发展注入时代活力,同时为构建中国清史研究自主知识体系贡献集体智慧。
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满文文献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既是新时代民族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的重点领域,更是构建中国清史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史料基础。新时代民族史研究工作者应自觉站稳国家立场,将学术研究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聚焦民族史研究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关切,以扎实的学术研究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学术智慧。
吉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光焱在致辞中介绍了吉林师范大学在满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在满文文献整理研究、清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取得的成果。
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主任彭丰文主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吴元丰做学术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刘小萌,吉林大学教授赵永春,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教授杨军,辽宁省档案馆副馆长程大鲲,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青年学者苏日朦分别以“‘鳌拜抄家案’看清初满洲权贵的家产构成”“乾隆时期的中国认同与中华民族的形成”“满语研究展望、辽宁省档案馆藏满文档案的整理研究”“小人物与‘大一统’:多语种文献所见清代八旗军功世家巴赖都尔莽鼐家族事迹”为题作主旨发言。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郭美兰在会议总结中表示,此次会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会议内容丰富,涵盖了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与会学者利用多语种、多形态的史料文献,就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展开了深入交流。
彭丰文在闭幕词中表示,此次会议紧紧围绕“两个结合”,聚焦中华文明创新发展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从满文文献与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书写、清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满文文献数据库建设与整理出版等维度展开讨论。会议汇聚了资深专家、中青年骨干和青年学者,从民族史视角探讨了学术前沿议题,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希望中国民族史学界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会议设置了三个分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分享研究观点。会议由中国民族史学会、吉林师范大学主办,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