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政治丛书”30周年与中国国际关系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出版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7月20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共同主办的“当代国际政治丛书”30周年与中国国际关系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出版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办。研讨会聚焦“当代国际政治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若干核心议题,共同探讨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创新的时代方案和实践路径。

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温泽远、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和上海世纪出版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总裁陈昕等领导嘉宾出席研讨会。

“当代国际政治丛书”30周年与中国国际关系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出版研讨会现场 主办方提供

构建立足中国本土的国际政治理论体系

活动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钱敏主持。主办方表示,三十年来,丛书始终立足学术前沿,见证并推动了中国国际关系学科从引介西方理论到立足本土创新的成长历程。本次研讨会既是对过往成就的致敬,更是对未来勇担时代使命、推动优秀本土知识传播的一次深切展望。

陈志敏在致辞中表示,丛书致力于推动中国学界与世界前沿学术的平等对话,这为构建立足中国本土的国际政治理论体系奠定了高起点,滋养了一代代中国国际关系学人。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学术重镇之一,国务学院始终将助力“丛书”建设作为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面向未来,愿与各方通力合作,为学者营造潜心学习、勇于创新的学术环境,构建更加成熟、自信、开放的中国国际关系学科自主知识体系。

温泽远表示,“丛书”是国内第一套以收录原创专著为特色的国际政治学理论丛书,集中展现了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和出版领域从“批判引介”到“自主创新”的发展轨迹,也接续见证了中国学者和出版工作者在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政治学学科体系上的努力。丛书既强调对国际重大问题的学理性阐述,也兼顾理论范式、学术概念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在此过程中始终体现来自中国视角的关怀。站在全新起点上,出版社将继续以高质量的学术图书出版助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贡献智慧与力量。

展现中国国际关系学科成熟度与系统性

会上,四位嘉宾分别作了主旨演讲。陈昕以“建构具有中国背景的国际政治理论体系”为题发表演讲。他提出,“丛书”取得的历史成绩主要源于学界与出版界间的长期合作和良性互动,希望学界与出版界能够继续携手合作,推动学术成果创新性发展和国际化传播再上新台阶。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以“国际政治理论的范式重探与国际格局的再转型”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随着当代国际形势深刻演变,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体现出了六大动向:内部争论结束并走向“多元化”;受到来自思想史等领域“外部挑战”;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重开论战;建构主义在非西方国家受到高度认可;各学派进行深刻反思并涌现新命题,以及国际关系理论走向全球化。面对国际关系研究范式转型的挑战,具有四条解决路径:将不可行命题转化为可行;推动理论多元开放;密切理论与实践;化复杂生疏问题为熟悉案例。

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外交学院原院长秦亚青以“知识生产的实践本源与开放系统”为题发表主旨演讲。秦亚青分享了关于知识生产的四个核心观点:知识生成于实践;实践生发于地方;多元实践产生多元知识;知识需在开放系统中通过交互涵化检验升华。丛书的价值在于展现了中国学者基于本土实践的原创性探索,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发展提供了基础。期待丛书作为开放性知识生产平台,继续促进中外学术对话争鸣,成为传播先进理念和建设学术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教授以“中国国际关系知识体系在国外的本土化”为题发表演讲。他提出,知识体系构建往往包含知识形成、教育转化、海外传播三个阶段。中国国际关系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已形成历史性、逻辑性、制度性、实践性、秩序性五种知识类型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代表的标识性概念。“关系理论”的案例解释了中国学者构建的一般性理论被国外本土化并融入国际话语体系的过程。未来中国的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需积极拓展海外学术市场,通过与本土化与全球化良性互构,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会议还下设了两场专题讨论会。上半场专题讨论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范蔚文主持,下半场专题讨论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张骥教授主持。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回顾历史,率先垂范的中国国际关系学人依托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稳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代代学人的理想追求和崇高事业,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走过了一条从对话到自觉,再到自信的道路。学术共同体要在国际关系研究的学理性、思想的原创性、视角的前沿性以及成果的普及性等方面着力,持续推出能够解决全人类共同问题、展现中国视角和立场,体现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和当代实践的体系性研究成果,著写更多无愧时代的继往开来之作。

苏长和在会议总结中表示,本次会议汇聚了学界和出版界的顶尖专家学者,是对上海人民出版社同仁“久久为功”奉献精神的致敬,亦是对中国国际话语地位提升、国际关系日益成为“显学”这一伟大时代的呼应。系列著作也构建了完整的国际关系知识图谱,展现了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成熟度与系统性。相信在全体学人和出版同仁一道努力下,丛书将继续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创新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载体。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也将为加快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持续贡献智慧。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及出版单位的近30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并作交流发言。据悉,“当代国际政治丛书”自199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创办以来,已出版了37种著作,其中多部作品被海外出版社购买版权并外译。

参加“当代国际政治丛书”30周年与中国国际关系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出版研讨会嘉宾合影 主办方提供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