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重构与实证研究暨第五届大变革时代的比较政治学论坛”在京举行
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7月5日,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第十八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年会上,由清华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联合举办了“比较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重构与实证研究暨第五届大变革时代的比较政治学论坛”。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市委党校、中国传媒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50余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深度的研讨。

开幕式由清华大学政治学系长聘教授苏毓淞主持,苏毓淞首先对共同体以及本次论坛主办方表示感谢,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然后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治学部部长、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孟天广进行开幕式致辞。

在讲话中,戴长征认为,中国政治学应立足本土实践,深入探讨现代化、国家治理等重大议题,同时加强理论与实证结合。孟天广强调政治学研究应平衡本土化与国际化,既要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又要加强国际学术对话。针对数字时代政治学的发展前景,呼吁学界同等重视理论与实证研究,为青年学者开展科学化研究提供更多支持和平台,共同推动中国政治学高质量发展。

在主旨发言环节,哈佛大学政府系教授王裕华基于个人学术实践与对年轻学者状态的观察,表示职业初期普遍存在的方向性焦虑与研究规划不足的问题。随后,他系统阐述其核心建议——“逆推规划法”:学者应首先明确自身期望达成的学术贡献,并据此逆向设计研究路径,而非仅追逐短期成果或热点议题。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雷叙川认为,一个良好的学术共同体或学术环境对于年轻人来讲尤为重要,青年学者确实应认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术领域或学术共同体,进而呼吁学界优秀的青年领军学者,积极开创新的研究领域,营造更有利于青年成长、和谐共生的学术环境。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肖唐镖围绕中国政治科学的发展进行讨论,强调除了方法论以外、历史观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公民在社会政治范围的力量仍需进一步提高,并希望通过推动成立学术共同体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于晓虹认为,开阔的学术视野能够帮助青年学者在研究中把握大方向,找到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于晓虹特别鼓励青年学人勇于自主探索,在学术道路上保持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特色和学术风格。

本次会议设置了五个分论坛,涉及的议题包括: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媒体与政治态度、政治信任与国家治理、全球化与国家发展、政治制度与安全。论坛最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作闭幕式总结。他对来自各地的参会学者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深度交流。朱旭峰表示,本次论坛不仅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更为未来搭建起一个持续开放的交流合作平台,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未来的学术活动。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