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20日,国际应用写作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大会暨第三届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与会学者通过交流应用写作研究理论与教学创新成果,以期提升汉语应用文理论研究、写作和教学实践水平。
为适应技术发展需要,《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部署了体制机制创新、地方品牌铸造、“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升、数据产业培育、数字人才培育、数字化发展环境优化、数字赋能提升8个方面的重大行动。国际应用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大学行政管理系原主任洪威雷认为,以数智技术赋能应用文写作研究和教学水平提升这一迫切问题,应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写作实际,以全球视野挖掘历史资源,揭示深层逻辑,从宏观、中观、微观层次提炼具有标识性的中国写作学概念和理论体系,推进中国特色写作学建设,实现对西方写作学的补充和超越。
2024年,中文创意写作成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标志着写作学科迎来新的发展热潮。国际应用写作学会会长、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教授陈瑞端认为,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成为写作教学和研究的“盟友”,批判性地审视其局限性及其所引发的关于作者身份、原创性和评价等深刻问题,对于应用写作迈上一个新高度具有重要意义。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院长尹晓琳提出,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下应用写作的本质规律、理论体系与发展前沿,构建具有时代高度和中国特色的应用写作学术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