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威、秦书渊在《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4期撰文指出:在存在论层面,庄子以“气”为纽带构建的“形神相即”生命观,强调生命作为身心一体的动态耦合系统,与具身心智理论主张的“即身即心”存在论高度契合,二者共同消解了笛卡尔式身心二元论和计算主义的简化范式。在认识论层面,庄子通过“轮扁斫轮”“庖丁解牛”等寓言揭示了语言的局限性,提出以具身体验为核心的通“道”认识论,其强调的身心专注、去功利化以及顺应自然的实践路径,与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形成了深刻呼应。二者均指向“以身求知”的认知范式,即知识源于生命与环境的动态互动,而非符号逻辑的抽象表征。智能研究需要超越规则化观念,回归生命整全性,探索适应性与生成性的环境耦合路径。庄子的身心论不仅为具身认知科学提供了哲学依据,也为技术理性时代重构“生命—认知—环境”的共生关系开辟了人文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