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19日,“世界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罗文东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度剖析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国外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脉络,还能更好地应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方向。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员柴尚金提出,考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全局,需从社会主义思想演进、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无产阶级政党执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以及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质与量的发展等维度展开,进而全面把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具有的时代性、多样性与实践探索性特征。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宋朝龙表示,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实支撑与落脚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须强化世界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学术生态及学科建设体系中的定位,从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坚实的话语支撑与学理依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党委书记林建华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实践的创新逻辑,深刻塑造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样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成与演进,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脉络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持续进行不懈探索与开拓创新的具体体现。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王中汝认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进程,始终与同时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运用紧密相连。基于这一认知,在推进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地位,将科技进步深度融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同时始终坚守科技进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思想内核,以此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在科技赋能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