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研能力不足,是“不合格论文”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在开题的时候最容易暴漏。选题太大不好写,太偏没有可参考的案例,都是问题。
1.文不对题。即论述不能很好地切合论题,甚至跑题、偏题。
2.概念概念不清晰。即对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或关键词的界定不清晰,导致论述不清或研究内容不明确。
3.论述不充分,推理不严密。即论文缺乏相关数据 ,论述单薄,没有根据论题进行充分论述与阐释;存在逻辑上的缺陷或逻辑混乱,造成论文内容前后矛盾或有漏洞,致使读者无法准确把握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也将受到质疑。
论文撰写具有规范性是论文学术规范的基本要求。在论文中期检查中, 论文规范性欠缺是“不合格论文”存在的第二大问题。
1.格式不规范格式规范主要指论文的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格式的规范。
2. 语言不规范在“不合格论文”中,不少论文都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晰、口语化现象严重、写作不简洁、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错别字或翻译不正确等语言表达上的疏漏。
3. 引证不规范引证不规范也是很多“不合格论文”的共性问题,包括论文数据和引用文献没有标注来源,以及参考文献的罗列不规范。
论文创新性和价值性
不高
“不合格论文”在此问题上,主要表现为:
1.论文创新性不足,难以区别出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和创新点;
2.论文结论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没有达到研究应该有的价值水平;或研究结论不可靠,研究成果价值很低。
文献综述是指在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和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新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路径的书面论证过程。
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深入了解和评价,是引出新的研究问题和方向的重要前提,也是判断研究是否有意义的重要依据。
1.参考文献不足参考的文献数量不足、阅读量不够,导致很多“不合格论文”对学科或论题所涉及的学科发展状况和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了解不够,无法全面评判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也无法准确把握论文研究的落脚点和创新点,致使论文存在低水平重复现象或仅停留在资料和数据的罗列上,缺乏应有的理论深度和高度。
2.文献综述撰写水平较低文献综述撰写水平低,直接表现为文献综述结构混乱,没有对相关研究问题的研究脉络、研究进展和研究不足等问题进行宏观和深入的把握,仅停留在资料的罗列和简单的分析上,文献综述所得的结论无法支撑文章后续研究的开展,也无法体现当前的研究工作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推进。
(注:文章来源于“百川论文辅导”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