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7月14日,“打造彰显贤美文化特质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与会学者围绕“第二个结合”的实践接口、文化自信自强的底层逻辑等问题开展深入研讨,旨在把握文化建设的内在机理和规律,探求因地制宜推进地方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核心工作,也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社联副主席郭庆松提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承担着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角色。应充分发挥大学等教研机构理论人才队伍、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努力构建根植中国大地、回应时代之问的自主知识体系,将上海的红色基因、城市精神和文化创新升华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明范式,有效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形成贤美文化风尚,需要把守正与创新有机统一起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向义海认为,新时代推进文化建设既要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也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我们可从文物中赓续历史文脉、汲取文明智慧,做好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底层支撑,在文脉赓续中打造上海特色文化品牌。同时,要运用先进科技创新文化产品供给方式与传播方式,重塑文化体验。只有通过创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才能真正激发城市文化的时代活力。

在上海市奉贤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颖婕看来,地方需依据自身文化禀赋,立足地域历史文化资源找到结合点,将“第二个结合”的要求转化为具体举措,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上海市奉贤区的言子文化以及由此而逐步形成的贤美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应明确,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于做好物质载体呈现,特别是要在文化符号具象化实物化的基础上,着重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并体现其时代价值,在融入日常生活中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元素,更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亟须从理论引领、创新实践和协同发力三个方面一体推进。”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王永杰表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深耕“理论田”,明确全面准确掌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以大众化传播让思想扎根是前提;通过创新文化载体、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等激活实践动能,做到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双向赋能是关键;要通过机制、技术与区域协同破除壁垒,将构建高效的联动生态作为保障。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关键,在于自觉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在于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路径。只有立足地方文化积淀与文化特征,将理论融入文化建设各领域,方能真正彰显思想的实践伟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深沉文化动能。

活动由上海市奉贤区委党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奉贤区党的建设研究会共同主办。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