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在《学海》2025年第1期撰文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以继承、发扬西周以来的乐治、乐教思想为己任,而同时代的法家、墨家、道家诸学派则持“非乐”态度反对儒家。其中,道家的思想最为特殊:在批判儒家乐论的同时,构想出一种超越音乐表现形式的、非感官所能聆听的“乐”,并形成了独特的乐论。其以“道法自然”为依据,通过“大音希声”“天籁”“天乐”等一系列奇思妙想阐发了对乐的见解,与儒家乐论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峙。对峙的结果是,道家乐论所追求乐之非伦理性、非感性、自然性,乃至“独与天地相往来”的超越精神,与儒家乐论在功能、审美、文化三个层面呈现出互补与交融的关系,最终在深层意义上构成了中国传统乐论的二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