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明明,甘肃天水人,四川大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宋辽金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韩国东国大学交换教授,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
主要从事宋代馆阁制度、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和唐宋文学研究,探索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古代智库建设和传统民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互渗融合。在馆阁制度方面,深入探讨了两宋馆阁制度的发展演变、继承因革,认为其与整个宋代社会文学生态、文化生态、政治生态密切关涉。在民俗文化领域,主要研究宋代岁时节俗与文学、文化、社会秩序的互动关联,认为民俗与文学经典相互促进东亚汉文化圈的认同与个性,揭示了文学经典对塑造民族个性与文化自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价值与贡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岁时节俗与宋诗研究”“南宋馆阁与文学研究”2项,参与国家重大项目1项。在权威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南宋馆阁与文学研究》(中华书局,2024年)、《北宋馆阁与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2部;参编研究生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导论》1部、本科教材《大学语文》2部,多年在重点高校使用。
在《文学遗产》《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江海学刊》《人文杂志》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科学文摘》、中国历史研究院、宋史研究资讯等全文转载推送多篇。赴韩国东国大学从事中华传统文化的交流和研究,赴我国台湾地区参加海峡两岸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等。
在教学方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参与),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15年,参与),陕西首届高校课堂创新大赛二等奖(2019年,个人),西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年、2019年,负责人),西北大学“课堂教学能手”(2018年,个人),西北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2024年,个人),西部联盟第一届课程思政案例大赛特等奖(2024年,个人)等奖励、称号。主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民俗学概论》(2021年),参与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与建设工作,积极将科研、教学与社会学校公益服务相结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本文原载于《西部学刊》2025年第13期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