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翘楚何孔周
来源:西部学刊

何孔周,男,1942年5月生于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工作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著名文艺评论家。曾任《文艺报》编审,《文艺报》理论部主任、评论部主任,《文艺报·文学周刊》主编,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驻澳大利亚代表处首席代表。

主要作品有:电影文学剧本《瞬间》(与《苦恋》导演彭宁合作);电视剧剧本《归去来》;文学评论集《美与文学》《艺术探微》(系列论文);近期在《文艺报》《世界英才》《文学报》以及世界华人报刊上发表了《百年中国的忧思》《民间书写的历史》《中华文化与和谐社会》《植根传统期待飞跃》《澳华文学:“浮萍”与“寻根”》《文化力与中国的未来——读高占祥的〈文化力〉札记》等论文。

2002年移居澳大利亚,任(中国)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驻澳代表处首席代表,澳大利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致力于促进中澳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和谐邦交。

2005年8月6日至14日,何孔周任团长与澳大利亚湖北同乡会会长、著名信用经济学家郭生祥博士,著名实业家、澳大利亚文促会荣誉会长黄再松(黄道中)和著名企业家、澳大利亚文促会名誉会长林晋文率领28名澳洲精英企业家和专业人士为主力成员的澳大利亚代表团,出席在湖北武汉举行的第五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

企业家们就IT光电子、高科技农业、生物医学、房地产、教育、项目招标、投资合作、国际贸易等领域的项目与有关机构进行交流和对口洽谈,寻求合作机会。随后,代表团赴荆州、三峡等地进行商务考察。

2008年11月,应邀与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高占祥主席、金坚范副主席一起赴浙江省、江西省等地作学术演讲。

2012年9月1日,海内外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媒体见面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在高占祥主席率领下,何孔周及来自海内外34个不同地区的中华文化促进会共同发表了《弘扬中华文化六项主张》。“六项主张”全文“主张”18处,“反对”16处,明确指出“弘扬中华文化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伟大精神和具有历史超越性的道德伦理是中华文化的价值核心”。还强调了文化自觉、人文价值、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以及当前弘扬中华文化中出现的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其中,既主张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意识,又反对过分夸大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并承认人类文化普世价值,主张“以中华民族具有创新意义的精神资源,参与人类新时代的文化创生”,成为引人注目的思想亮点。

何孔周先生长期思考中国现实问题,虽身居海外却一直关注着祖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文字间渗透着悲天悯人的情怀与大彻大悟的智慧。彰显出其几十年的文史功力与高屋建瓴的哲学认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何先生不断地贡献自己的海内外资源致力于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

澳大利亚中华文化促进会一直积极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促进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的发展,造福在澳大利亚所有华夏子孙,澳大利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将立足澳大利亚,着眼振兴中华,联络海内外热心于中华民族文化事业的团体和个人,推动着澳大利亚中华民族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把足以代表中国的高水平的文化精品、文艺节目及文化名人向世界推介。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律政部部长雷铎、多元文化部部长汉格莱等应允担任荣誉顾问,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驻悉尼总领事馆给予支持和关怀。新南威尔士州上议员曾筱龙、黄肇强等担任该会名誉顾问,著名侨领周光明、著名华人企业家周泽荣、黄道中等担任该会荣誉会长。

(本文原载于《西部学刊》2025年第14期封二)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