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李远达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叙事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科研秘书
主讲人简介:
李远达,1987年生,祖籍河北遵化,生于古城邯郸。文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叙事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科研秘书。师从刘勇强教授研治中国古代小说史与宋元明清文学。近年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医学叙事,易代之际的文学与思想。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22)和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24)各1项。曾荣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2024)、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优秀奖(2023)、北京大学第二十三届青教赛(人文社科类)一等奖第一名等荣誉。在《明清小说研究》《北京社会科学》《红楼梦学刊》《中国文化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红楼梦〉补药叙事与明清温补风俗》《吴敬梓的江南医药文化背景与〈儒林外史〉的疾病隐喻》等论文四十余篇。学术专著有《大观园的病根:〈红楼梦〉人物的身心困局》(人民文学出版社,2025)、《玉光剑气:明遗民张怡的易代记忆与叙事心曲》(北京出版社,2025)。
内容摘要:
她天生怯弱,“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
她“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她情绪敏感,多疑多虑,总在咳嗽与哭泣之间飘摇;她一年到头“只好睡十夜满足”……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到底得了什么病?是肺结核?心脏病?抑郁症?自幼体虚?爱而不得?还是,这一切只是她文学命运的“包装纸”?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的李远达老师从叙事医学细读出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用现代医学去“诊断”文本中的林黛玉固然有趣,但这实则是误读了文学本身。因为“小说不是医学教科书”,文学中的“病”并不只是病理症状的记录,而是一种叙事策略,是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映射社会文化的文学装置。
让我们随作者一道,走近林黛玉的病榻,理解她“泪尽而亡”的身心困局,也看清《红楼梦》深处那些注定无法痊愈的病。
主办单位:
人民文学出版社
讲座时间和地点:
2025/07/17 19:00-21:00 “人民文学出版社”视频号线上直播
信息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