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豪、毛中根在《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5年第6期撰文指出:随着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消费型城市建设成为新时代城市功能转型的重要方向。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和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的演化分析表明,城市功能转型的一般性规律是,从初级消费型城市到生产型城市再到消费型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往往同时承载生产功能和消费功能,只是在城市发展演进过程中,生产与消费存在此消彼长的动态替代,进而形成城市功能的连续型转型。城市建设不应脱离城市自身禀赋特征推动厚此薄彼的功能转变。为考察中国城市功能转型进程,从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消费型城市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测度了消费型城市指数。对中国54座城市的测度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属于典型消费型城市,深圳、广州、杭州和成都属于成熟消费型城市,其他城市的消费型特征不明显,属于转型消费型城市或雏形消费型城市。世界知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经验包括提升城市影响力,完善城市设施,集聚高端品牌,丰富文化产品,加强国际交往,建设地标商圈等,这些发展经验为中国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参考和借鉴。适应性转型是推进城市功能转型需要坚持的原则。培育消费型城市,需要统筹城市的生产和消费,认清城市类型,把握转型进程,规避过早或过缓推进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