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图像智能计算与文史研究前沿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可视分析

2025年7月11日下午,古代图像智能计算与文史研究前沿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静园六院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汇集了可视化、文史研究、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旨在深入探讨古代图像在人文智能背景下的新式呈现与研究路径,为推动人文学科的“有组织科研”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实践范例。

会议由高校古委会秘书处,北京大学中文系吴国武老师为主持人。北京大学智能学院袁晓如首先介绍《纂图集》这一大规模古代中国可视化数据集的工作。袁老师从北京大学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实验室的疫情数据集和各国早期可视化数据集工作出发,引出可视化数据集构建对于不同领域的重大意义。他接着介绍了近期开展的对中国古代可视化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分享了数据集的收集过程、统计指标、分析结果和应用场景,并欢迎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共同合作推动该数据集的构建和完善。该工作通过自动化方法,收集整理了中国历代古籍中超过7万余幅可视化图像,对于相关文史研究,特别是版本研究、科技史、艺术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袁晓如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

接着,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的史睿老师带来了“中国古籍的可视化与知识管理“的分享。史老师首先回顾了从中国古籍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与高峰时期,并分析了古籍载体形态与可视化表达的关联。此外,他还阐述了古籍可视化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规律,并介绍了数智化背景下的应用方案古籍的载体形态、书籍体式与可视化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 

史睿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来自华为2012实验室的张宇博士则分享了“人文图像数据集的机器辅助构建研究”。张宇博士从计算的背景出发,围绕着图像数据的收集、整理,从技术角度详细介绍了他的前沿研究工作。他首先介绍了“OldVisOnline”早期可视化图像在线数据库的数据收集的技术细节,还分享了针对历史图像的分类标注系统“VisTaxa”,为大规模历史图像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张宇 华为2012实验室

茶歇后,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李亮老师以中国古代的“科学可视化”为题展开报告。他通过丰富的案例,包括天文与历法可视化、精密巧思绘制的星图、工程技术的精细图解等多种形式,论证了中国古代在“科学可视化”领域拥有悠久而复杂的传统,古人在处理数据、论证思想和记录技术时,创造了一系列功能强大且充满智慧的视觉表达方式。

李亮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接着,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李卓老师带来了题为《中国古代医学图像中的视觉语言与信息表达》的精彩分享 。以《内景图》为例,从符号论与美术史的独特视角,为如何分析与处理古代图像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李老师分享首先包含了对图像本身承载的历史知识进行的研究。其次,涉及运用图像学和逻辑学等理论工具对图像的视觉语言进行分析。最后,分享了通过博物馆陈列、线上数据设计等现代视觉展示手段,将研究成果呈现给大众的方式。

李卓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的郭津嵩老师带来了”时间的图示:中国古代的年表“的分享。他以出土简帛年表、《史记》年表、《历代三宝记·帝年》等为例,概略地说明了中国古代历史年表的物质和视觉特征。早期年表的形态与简牍有密切的关联。司马迁在此前谱牒发展的基础上,重新为年表界说功用和命名,体现出他对可以“表见盛衰大指”的视觉呈现方式的自觉重视。年表的视觉形态并不总能受到后世批评家的欣赏,但在中古历史年代著作中得以传续。宋以后的年表设计更难以直接反映“盛衰大指”,却在刻本文化所提供的广阔天地中各擅胜场,尤与纲鑑史学相结合,成为辅助历史阅读和记忆的有效工具。

郭津嵩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会议最后,袁晓如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多位讲者的报告从不同专业视角出发,共同勾勒出一条清晰的研究路径:从史料考据与数据构建,到多维度的分析方法,再到最终的数字化应用与呈现,为古代图像智能计算的研究描绘了广阔的前景,也是人文智能研究的范例。本次研讨会全程三个小时,校内外50多名学者参与,会议室座无虚席。活动不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还建立了线上讨论社群,邀请更多学者共同推动本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图像和文本的多模态研究对于文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今后将继续举办相关系列活动。该活动由北京大学跨媒体通用人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等单位主办,得到北京大学智能学院、历史学系、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等单位支持。

研讨会合影

  • 主       管: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       办: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智力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
  • 出       版: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 编       辑: 《西部学刊》编辑部
  • 编辑委员会主任: 石鸣
  • 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叶子
  • 执行主编: 朱希良(上半月)赵良(下半月)
  • 编辑一部主任: 朱希良(兼)
  • 编辑二部主任: 赵良(兼)
  • 综合服务部: 李功(主任)付小梅(副主任)严丽洁
  • 数字出版部: 邢恬恬 袁宝燕
  • 责任编辑: 杨军 雷智勇 冯小卫 王宝林 张震 王军峰 杨超 王延河
  • 编辑部电话/传真: (029)89520620
  • 网       站: www.xbxkzz.com
  • 投稿邮箱: xbxkbjb@126.com

西部学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

社址: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34号新长安广场B座903室

邮编:710061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