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10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学与中国文学批评的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彭双阶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将以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的引领作用,助力中文一流学科建设,并期待在与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中,共同推动世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创新发展。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徐艳国表示,文明互鉴、增进理解、文化交流至关重要。本次会议是深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的宝贵平台,希望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在深入交流中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中国化、时代化贡献真知灼见。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胡亚敏在致辞中表示,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交流、增进感情,拓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的路径,向世界学界传播更多的中国声音。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张舜出席。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桂文亮主持开幕式。
研讨会分为大会发言、圆桌论坛、分组研讨等环节。在大会发言中,中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领域的重要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展开深刻对话与思想碰撞,既厘清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经典脉络,又在人工智能、新大众文艺、文学批评“物转向”等前沿领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新场域,呈现出鲜明的理论纵深与国际视野。
分组讨论中,近50位学者组成五个分会场,分别围绕“经典马克思主义文本的批评阐释与当代重读”“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源流考辨与范式突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本土化实践与理路延展”“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当代文艺现象的多维审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未来走向与前沿建构”五个前沿议题展开学术探讨与交流。
据悉,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经典重铸与当代拓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组主办。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国家近九十名中外专家、学者齐聚桂子山,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学与中国文学批评的未来”的基本理论与前沿问题展开学术研讨与对话。
与会学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