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博、张璐洋在《社会科学辑刊 》2025年第3期撰文认为:乡村文化作为乡村社会的历史沉淀与精神依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基与灵魂。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空心化、传统习俗边缘化等问题对我国乡村文化的存续、发展与治理提出严峻挑战。溯本求源,千百年来中国乡村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与滕尼斯等人提出的“共同体”理论内涵高度契合。血缘、地缘与精神共同体的紧密联结,不仅塑造了乡村社会与家国一体的价值观念,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当前,我们仍需通过强化血缘纽带增强乡土之魂的情感建构、借助数字技术拓展社会网络的关系建构、发掘文化符号重塑集体记忆的记忆建构等举措,发现、激活与重构乡村文化“自然秩序”,探索出一条传统文明基因与现代要素有机融合的实践路径,为最终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文明演进图景变为现实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