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张丽军 暨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人简介:
张丽军,暨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山东省第四批齐鲁文化英才,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二届客座研究员,山东省首批、第二批签约文艺评论家,山东师范大学东岳学者;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文联全国首届文艺评论骨干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26届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班学员。茅盾文学奖评委,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视听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现代作家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等。
内容摘要:
乡村将向何处去?乡村的未来在哪里?乡村在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征程中、在人类现代化文明发展史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
不解决乡村的历史定位,不阐述清楚乡村之于人类文明文化的未来价值意义,我们就无法分析和论述乡土文学的未来及其意义价值问题。
事实上,乡村的衰落及其消逝,不仅仅是一个中国现代化的文化,而且是人类现代化的全球性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思考和阐述中国乡村未来命运和价值问题,就更有了一种更深层、更辽阔的世界性意义和价值。实际上,中国乡村之于中国文化、文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的确具有一种中国式乡村审美、中国式乡村情感、中国式乡村哲学世界观的独特意义价值。这需要我们以一种更长远的大历史视野来审视和思考中国乡村,在探寻千年中国乡村根性文化价值的同时,书写具有新时代中国山乡巨变特征的乡土文学,来传承、转化和建构一种具有独特中国乡村哲学美学,打造具有乡愁内涵的中华民族情感共同体。而这正是保卫乡村、书写新时代中国乡土文学的使命与价值之所在。
鲁迅、沈从文、赵树理、孙犁、柳青、刘知侠、郭澄清、汪曾祺、路遥、贾平凹、莫言、张炜、赵德发等一大批浓郁乡土文化背景的文学创作,建构了一个个“高密东北乡”那样的文学故乡,抚慰当代中国人的乡愁。
新时代,中国千年乡村文化传承,亟需文学研究者大力推进,以文化自觉的使命推动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建构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新形态建设。新时代“新山乡巨变”创作,体现了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如《独药师》《去老万玉家》《星空与半棵树》《紫山》《草民》等作品。
7月10日19:00,本期朝内166文学讲座有幸邀请到暨南大学文学院张丽军教授,讲述题为“以文学保卫乡村——千年乡村文化当代传承与文学创新”的学术讲座。
主办单位:
人民文学出版社
讲座时间和地点:
2025/07/10 19:00- “人民文学出版社”视频号线上直播
信息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